分類:生活情報
2010/10/31 23:29
分期後遺症 恐再掀卡債風暴
聯合理財網 2010/04/07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邱金蘭】

信用卡分期是很多消費者購物時常使用的功能,但用多了分期,債務也可能積沙成塔地愈滾愈多,最後可能產生龐大的債務,讓持卡人因無法還錢而笑不出來。 記者徐世經/攝影
累積財富是大多數人的夢想,但不少民眾卻忽略債務也可能「積沙成塔」,讓財務黑洞愈來愈大,銀行公會便提醒,民眾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期間最愛的分期零利率,或是網路和電視購物常訴求的12期、36期付款,都可能成為讓民眾不知不覺變成卡債族的推手。

 

很多人會想,買一支手機怎麼可能變成卡債族?銀行公會主管指出,很多消費者認為一期1,000多元到2,000元的消費不算什麼,卻沒想到自己是在「預支」 未來半年到兩年的消費,如果在舊的分期沒還完之前,又陸續分期買了20樣東西,一個月要繳交的費用可能超過4萬元,一般上班族恐怕很難負擔得起。

「電腦、手機、電視…,看起來都是一般生活用品,和民眾印象中卡奴會買的名牌、奢侈品扯不上關係,但過度消費這些用品,最後還是有可能讓上班族從此掉進卡債地獄,」銀行主管指出,要是銀行沒辦法謹慎推動整合債務和分期付款業務,除會創造更多新卡奴,更將種下二次卡債風暴的惡因。

 

零利率 羊毛出在羊身上

 

「消費始於需求,終於匱乏,」義守大學副教授林寶安提醒,除了債務整合等代償業務,社會應該更重視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後遺症,因為消費慾望通常是被創造出來的,企業希望民眾多消費,進而推出各式促銷手法,一旦民眾消費習慣從「需要」轉為「想要」,就會產生過度消費或擴張信用的疑慮。

像是部分銀行近期包裝信用卡分期付款,訴求消費者可以自選分期數,並強調一定期數內「零利率」。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分期付款並非真的不必錢,消費者依各銀行規定不同,可能在分期超過三至六期後,就要付手續費給銀行,以總消費金額的1%計算,刷卡1萬元、每個月付100元手續費,一年下來等於要多付1,200元給銀行。

 

輕信代償 小心債務翻倍

 

這還只是手續費的部分,林寶安說,很多消費者想貪分期付款零利率的小便宜,但若本身自制力不夠,無法在免息期間還完所有貸款,最後借款金額滾入信用卡循環餘額,消費者得付出10%至17.88%的高年息。銀行內部統計也顯示,會使用分期付款的人,極少選擇分三至六期,一般至少選擇分12期,甚至分36期,銀行一定可以賺到手續費。

至於卡債整合更不可信,「月薪2萬元,可貸200萬元」、「利率最低3.99%,可分七年償還」,這些都是手機簡訊常出現的廣告詞,但網民小P說,打電話去債務整合公司詢問,才發現要申辦成功,至少要付出五、六十萬元,「如果我有這筆錢,直接還錢給銀行不就好了。」

銀行人士指出,代償業務如果配合適當的管理,不失為民眾理債的最佳方案,但一些先前推出代償的銀行只想搶業績,卻未主動協助借款人還錢給原本欠款的銀行,讓不少人拿到代償的錢,又開始亂花,結果反而讓卡債債務「一變二」、「二變四」,倍速成長。

最近金管會規畫,讓連續使用循環信用一年以上的卡債族,可向銀行申請把信用卡循環信用轉換到小額信貸,以減輕債務負擔。依金管會統計,目前使用循環信用的持卡人有130萬人,平均利率約13.75%,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棟樑認為,這項轉換機制上路後,銀行必須依規定提出相關還款或利息調整方案供持卡人選擇,包括轉換方式、期間、利率等,有助降低持卡人的債息負擔。

 

新型態呆帳 在角落滋生

 

但金管會的構想是最佳解決方案嗎?銀行主管其實沒那麼樂觀,認為金管會只是把信用卡欠款轉換成信用貸款,但這些卡債族的問題早已不是「以短支長」,而是「還不出錢」,所以不管帳目是信用卡還是信貸,都只是換湯不換藥。銀行更擔心,如果持卡人信用餘額轉成小額信貸,除非銀行和主管機關同時停掉持卡人所有的信用卡,難保空出來的循環額度不會再被刷爆。

雙卡風暴已讓卡奴和銀行都付出沉重的代價,根據金管會資料,2005年至2009年,台灣銀行業合計轉銷信用卡、現金卡呆帳共4,251億元,這筆錢足夠建造七棟台北101金融大樓。

表面看來,卡債風暴已過去,但銀行才剛清理完舊的卡債呆帳,新的呆帳卻已默默透過分期付款等不同型態,在角落重新滋生。

銀行公會主管直言,銀行、民眾和主管機關都應從卡債風暴得到教訓,如果銀行不知節制的推動分期付款業務,二次風暴隨時可能再來;更長期看,如果年輕世代都習慣以分期付款消費,等這些人變成社會中流砥柱時,可能習慣舉債過日,對長期經濟發展絕對有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的頭像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一個後山花蓮來的鄉下孩子,在北縣成功打拼的真實血淚奮鬥故事。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