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腸病毒 手足口冒泡嚴重
連肚臍臀部都長水泡 還誤診為猩紅熱
2010年06月28日蘋果日報【高麗玲╱台北報導】正值腸病毒流行期,小兒科醫師發現,這波腸病毒疫情中,常見的手足口症外表症狀相當嚴重,一名二歲多的男童,不僅口腔、手及腳掌長小水泡,連四肢、肚臍周圍、臀部都長出小水泡,一度還被當成是全身發紅的猩紅熱來治療。醫師提醒家長注意孩童症狀,另應勤洗手,預防被傳染。
流行疫情
收治該名二歲男童的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林隆煌說,手足口症典型的外表症狀是口腔及手、腳掌會長小水泡,但該院上月和本月各發現一名病童,全身除胸部、背部,其他部位都長出小水泡,「真的太嚴重了!」病童甚至一度被診所醫師當成猩紅熱治療,幸好兩人住院治療後已痊癒。
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監事林應然最近也發現,不少手足口症病童的小水泡,長在手臂、膝蓋等處,「幾十年來,很少看到連大腿、小腿都長小水泡,且數量還不少。」他說,通常手足口症患者的口腔裡,只會長一、二顆小水泡,但這次看到有病童連嘴巴周圍都長了小水泡。
好發年齡層較低
林應然說,幸好這波手足口症的外表症狀看起來雖嚴重,但沒有什麼併發症。林隆煌指出,這波手足口症嚴重的病童,有可能被誤以為是猩紅熱,但猩紅熱是全身發紅、癢,不會起水泡,且猩紅熱大多發生在四歲以上孩童,手足口症好發年齡較低,提醒家長及醫師注意差別。
輕症病患非常多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昨說,現是腸病毒流行期,輕症病患非常多,幸好重症患者未明顯增加。
提醒若孩童罹患手足口症、咽峽炎時要留意,若出現重症症狀如心跳加速、高燒不退、活動力下降、昏睡、噁心、嘔吐等,應即送往大醫院治療。
腸病毒 注意事項
◎養成勤洗手好習慣,以濕、搓、沖、捧、擦5步驟正確洗手
◎玩具常清洗,不放口裡咬
◎抱小孩前要先洗手
◎家中若有一個小孩罹患腸病毒,應避免傳染其他孩子,第二個小孩罹病症狀會較嚴重
◎此波腸病毒疫情手足口症症狀,除口腔、手及腳掌有小水泡,連四肢、肚臍、臀部等處也可能有小水泡
資料來源:林隆煌醫師、林應然醫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