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安全/劑型會影響藥性吸收 飯前or飯後吃都有關係
|
|||
2010/10/21 | |||
【文、圖/摘自《藥安全─一本醫生沒時間告訴你的書》/林宜靜主編/聯合報出版】
撰文: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藥事照護發展中心執行長譚延輝
膠囊與溶液 劑型不同吸收有異 有些藥品的劑型或環境酸鹼值也會影響藥品吸收量;例如治療全身性抗黴菌藥品itraconazole是一種只有在酸性pH下才溶解的弱鹼,因此在酸性環境下容易吸收,其膠囊劑型製劑會因同時進食(胃酸分泌作用)而增加31~163%吸收量;然而,其溶液劑型,卻會因進食而減少28~30%吸收量。 胃酸缺乏者 喝可樂等酸性飲料改善某些藥品吸收
服用一般藥品,溫開水是最佳的選擇,但對於患有ach1orhydria(胃酸缺乏症)之病患,服用itraconazole和ketoconazole時(治療愛滋病HIV陽性反應患者及其它免疫功能不全病人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或食道念球菌感染藥品),藥品吸收量會嚴重減少,這種現象可以喝一些像是可樂的酸性飲料來改善,增加胃酸分泌,幫助吸收量上昇。但是不能同時飲用葡萄柚汁,否則可能顯著降低itraconazole之吸收量。 油溶性高藥品與含脂肪成分高食物服用 會增加藥品吸收量
另一抗黴菌藥griseofulvin的油溶性高,若同時與富含脂肪成分的食物一起服用,其吸收量將增加37~120%(刺激膽酸分泌),而提高血中濃度,但是醣類和蛋白質食物則無此作用。對於兒童,同時喝牛奶甚至使吸收量上昇900%。空腹服用此藥,可能導致治療失敗。 飯前?飯後?吃藥 有關係! 吃藥的時間究竟要在飯前、飯後、空腹或睡前服用?,會因藥品的特性與食物間的交互作用有別。一般而言,一天服四次的藥物,吃藥的時間點大致以「9、1、5、9」為佳,即早上9點、下午1點、晚上5點、睡前9點,或配合個人生活習慣請藥師建議設計服藥的時間。 有些藥物為保持其在血中濃度的穩定性,最好固定時間間隔服用;例如服用抗生素最好能空腹、設定固定吃藥時間的間隔,譬如每六小時吃一次,不要按早/中/晚餐及睡前的方式服用。 飯前通常是指吃飯前的30分鐘吃藥。最明顯的是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應在飯前或空腹前服用,此外一些容易與食物有吸附作用的藥物,也不宜在飯後服用,應在飯前服用。 飯後是指吃飯之後立刻吃藥。大部分的藥物,都可以在飯後馬上吃,此時腸胃中仍有食物,吃藥時不需補充胃藥,不會傷胃。特別是一些脂溶性的藥物,飯後胃內仍有食物時,藥物的吸收較佳。 空腹是指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吃藥 (此時胃內無食物影響藥品吸收,可以完整吸收收藥性)。 睡前是指睡覺前30分鐘之內吃藥。
藥師建議:
每個人服藥因素條件不同,會影響食物與藥品交互作用的敏感性,像是飲食習慣、特殊疾病、多重用藥、服藥配合度、體內代謝藥品之酵素組成等,因此,最後在臨床上顯示的結果也各不相同。醫師需要察覺到潛在的藥品與食物交互作用,並評估病患之用藥反應。藥師對這類食品與藥品交互作用有充分資訊來作判斷,因此,民眾用藥時應多請教藥師,確保用藥的療效與安全。 |
張姓女子去年透過房仲業者買屋,交屋後張女裝潢時發現室內面積少了3坪,公設則多了3坪,雖然總坪數沒變,但張女認為房屋價值因此減損而求償,板橋地院審理認為仲介業者有疏失,判決須賠償張女32萬元,及支付10萬元懲罰性賠償金給張女。
張姓女子主張,去年7月她向一家房仲業者表達想買土城市捷運站附近的房屋,葉姓業務員告訴他在土城市裕民路有間房子不錯,室內坪數25坪多,公設只有1坪多,後來張女與賣家約定650萬元成交。
後來張女裝潢時發現房屋內部面積,與業務員告知的資訊不一樣,測量後發現室內面積僅有22坪多,少了3坪,她找代書調查後才知道,當初這棟大樓把樓梯間、電梯間與走道共3坪面積,都登記在主建物面積內。
張女說,業務員提供的房仲業者物件資料,是指「室內面積」25坪,而非主建物25坪,雖然總坪數沒變,但房子的室內面積縮水、公設增加,使房子價值受到減損,因此要求房仲賠償47萬元,並罰一倍的懲罰性賠償。
房仲公司與業務員則主張,張女應該知悉若公設僅1坪餘,顯與市場行情不合,他們已經善盡調查屋況的責任,並未刻意隱瞞。
法官調閱當初房仲業者的物件資料,文件確實記載主建物與附屬建物共25坪餘,但並未記載主建物包含樓梯間、電梯間與走道,且業務員也告訴張女「我也不曉得怎麼會有這樣的情形」,房仲業者顯然未善盡查證義務。
法院並根據專家證人的指述,認定雖然總坪數不變,但室內面積縮小、公設面積擴大,確實會減損房屋的價值,經計算後判決房仲業者必須賠償張女32萬元,並支付懲罰性賠償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