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張浩坤小時好動、多話,是被師長幾乎放棄的頑劣分子,父母也帶得辛苦;現在他用過來人的心情,鼓勵原鄉孩子嘗試自我挑戰,「如果我可以轉變,他們一定也可以。」 

       張浩坤在美國有工作,回台只為陪伴老父,沒定居計畫,來到台東是個意外,也是讓他永不後悔的意外,「很開心這邊的人和孩子相信我,讓我陪伴。」 

          「我永遠都記得第一天他們的樣子」,張浩坤說,環境造成原住民的學生缺乏自信、容易退縮,連該屬於自己的東西都不敢把握,「事情不該應這樣」,他們有太多優良本質,只是沒發掘出來。

         「他們是天生的歌者,只是缺乏訓練和機會」,談起質平合唱團,張浩坤誇張的表情立刻浮現;他要學生一再挑戰、戰勝自己,從國外樂曲到百老匯歌劇,都是有意的安排,「他們走完一段,就會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多」。 

      一次次帶著學生挑戰更難的表演,張浩坤說,他也不知道學生的潛力有多少,每次都覺得學生不一定能辦得到,學生卻一直帶來驚喜,「一路走來,他們曾讓我生氣,但沒讓我失望」。 

       張浩坤坦言,他知道多數學生未來都不會靠音樂維生,但他認為,「聲音是可以永遠陪伴的樂器,會唱、懂得唱也就好了」。 

      「我告訴他們,有機會就要抓住,因為你不知道這機會帶你去哪裡」,張浩坤說,學生有了自信,勇於嘗試、不怕犯錯,也會把握機會,這就足夠。 

      「指路的老師很重要,所以我盡量努力做好。」不過,張浩坤和「善耕三六五」基金會約定合作三年,今年是第二年,他終究會離開公東高工,但承諾會留在東部。 

       張浩坤說,他希望合唱團能繼續,「這是學生的合唱團,不是老師的」;他在這,把心分給七十八個學生,「獲得的卻是七十八個學生的全心全意」,是學生讓他的心變得更柔軟。

 

 

【2014/06/0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