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鎮
  高雄市鳳山區五福國小為了讓學生學會珍愛自己,尊重別人,建立無暴力、零霸凌的友善校園,特別邀請生命鬥士——口足畫家楊恩典現身說法,進行一場「珍愛生命——那雙看不見的手」的生命教育活動。

  楊恩典說,她一出生是個無臂棄嬰,卻幸運的在山地育幼院中成長。雖然肢體缺陷讓她嘗盡痛苦,但樂觀的心仍讓她的生命找到快樂。

  她說,上帝並非全然對她絕情,一雙雙願意提攜她的手,在她成長的過程一一出現:六龜育幼院、先總統蔣經國先生、一位嚴厲的恩師以及她的先生,都是她生命中最大的恩惠。因為有所得,她知足、感恩、回饋,雖然她的生命從美中不足開始,她的努力卻引領她走向幸福。

  校長顏淑芳觀賞了楊恩典畫畫後,心有戚戚焉的表示,楊恩典的生命故事,讓師生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感受。

  這項活動,除了生命故事分享,還有體驗、著作分享和書籍義賣。楊恩典與臺下師生親切互動,教大家用腳趾摺紙鶴、穿襪子、寫名字,看看誰的腳上功夫了得。臺上教得認真,臺下依樣畫葫蘆,但是雙腳怎麼樣都不聽使喚,當場出糗,引來師生哄堂大笑。外籍老師Aaron、James、Maureen直呼不可思議,參與體驗的孩子也同樣驚嘆連連!

  六年級二班學生彭鈺林說,用腳寫名字真的好難,楊恩典老師實在太厲害了!四年七班的夏國晏在摺紙體驗中得到冠軍,獲得楊恩典的「親腳簽名」,所有小朋友都投以羨慕的眼光。二年二班張益嘉在體驗活動時分享說,不用手做,根本無法完成任何事情!


再見了 辣妹 不一樣的生命教育課(100年1月23日)
文/宋挺美
  「親愛的『辣妹』,雖然你在八里國小的日子只有短短兩三個月,卻為我們帶來許多歡笑。記得你剛來學校時,還是一隻小小狗,全身髒兮兮的,看起來很虛弱,但是在郭老師與校犬隊同學的細心照顧下,你很快的長大,變得活潑又可愛,整天在校園裡跑跑跳跳,十分惹人疼愛……」這是校犬隊指導老師郭立穎送給校狗辣妹的一段話。

  去年十二月底,辣妹在校門口玩耍時,被一輛無情的飛車殘酷的奪去生命,讓全校師生心疼不已。郭立穎老師和輔導室決定為校犬辣妹辦一場告別式。而我也結合六年級社會領域「生命禮俗」課程與生命教育議題,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三年前,八里國小在郭老師的愛心號召下,成立了校犬隊,專門將流浪狗訓練成校犬。

  去年九月,原是流浪狗的辣妹也進了學校,當時牠才兩三個月大,對校園環境還不熟悉。為了訓練辣妹遵守規矩,讓全校師生可以早點接納牠,郭老師常利用午間社團時間,帶領校犬隊的學生親近辣妹,並且幫牠洗澡,每天放學後帶牠在操場熟悉環境;終於,辣妹成為正式校犬的一員。

  可惜好景不常,就在大家慶幸辣妹毛色變得越來越漂亮,體格變得越來越強壯時,卻傳來辣妹突然離開大家的惡耗。

  辣妹的告別式在午休時間舉行,全校師生都自發性的前來參加,參加人數近四百人,不僅郭老師在致詞中幾度哽咽落淚,許多小朋友也不捨的哭了。

  學生紛紛上臺發表對辣妹的不捨與祝福。

  五年級林冰玉:「辣妹,雖然你已經離開我們,不過,你活潑、可愛的身影,依然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希望你在天堂能永遠活潑、可愛!」

  四年級莊文耀:「辣妹,我才加入校犬隊沒多久,你就走了,我好難過!希望你在天堂可以平安快樂!」

  六年級許雅婷、陳怡靜也寫下對辣妹的祝福:「在這冬天的午後,當陽光灑在你的身邊,就會讓我們想起和你共度的美好時光,雖然短暫,但很快樂。雖然你已離開我們,但和你共度的回憶永遠難忘。」

  在指導學生認識生命禮俗課程時,我也鼓勵學生參加辣妹的告別式,除了要他們勇敢的說出想對辣妹說的話,同時也要他們明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義。

  最後,由校犬隊學生在辣妹的墓園四周繫上黃絲帶,結束了整個告別式。

  參與了辣妹短暫的生命,八里國小師生體驗了生命的可貴,也以最虔誠的心祝福辣妹在天堂過得快樂!

標題:探索自我 尋找生命中的冠軍(100年1月9日)
文/陳雅靜
  吳季剛從小愛玩洋娃娃,而今在國際時裝界一舉成名;吳寶春以道地的家鄉食材,烘焙出世界冠軍麵包;王建民憑藉快速的伸卡球,在美國職棒發光發熱,並獲得「滾地球王子」的稱號。這些「臺灣之光」,都不是靠「讀書」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冠軍」。「如果書讀不好,我還能做什麼呢?」班上的孩子正處於國小即將畢業的階段,未來面臨的不只是升學壓力,還有一連串生命價值的疑慮。

  國小五、六年級階段的生命教育能力指標,分三個層面:「物我」——期待孩子能達到認識萬物的意義與價值;「我我」——了解自己的能力與興趣,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培養正確的工作價值觀;「人我」——能關懷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希望孩子從中建立起對生命的積極態度。基於上述的課程目標,我進行了一個關於「生命價值」的情意教學課程。

超級大買家

  首先,讓孩子進行暖身遊戲「超級大買家」。藉由虛擬的買賣行為,來了解學生對於同一個物品,是否具有不同的價值觀。結果,一個患有近視的女生,願意用三千六百元買一雙健全的眼睛;而一張一百分的考卷,她只願意出價兩百元。另一個雙親不在身旁的男孩,「關愛」是他最渴望的,所以,他以三千九百元買下「雅靜老師很喜歡你」,卻只願意出一百元購買「一個聰明的腦袋」。

尋找自我價值

  了解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以後,我讓全班觀看《Doggy poo》的動畫影片,故事是描述一坨狗大便尋找自我價值的歷程。我一邊為孩子進行影片導賞,一邊和他們討論,希望大家能理解整部影片的核心價值:即使再怎麼不起眼的物品,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做他人的蒲公英

  為了讓孩子能夠認同自己,欣賞他人,接著請孩子觀察好友的特點,再製作「你的未來不是夢」的小卡片,寫出好友的特點與價值;並根據這些特點,期待對方未來可能從事哪一種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

  肯定自己和他人的優點後,我希望孩子能一步步為自己未來的夢想努力付出,於是選讀了〈吳寶春師傅的故事——冠軍麵包的背後〉一文,讓孩子閱讀後進行小組討論,具體的讓孩子了解:成功的背後需要有具體的作法。

成就自己和他人

  最後,播放林義傑在數年前的臺北國際超級馬拉松賽中獲得冠軍的紀錄片。林義傑不僅突破個人極限,打敗排名世界前十名的俄羅斯選手扎巴洛夫;更可貴的是在賽程最後,他還幫助紐西蘭華裔女將胡穎兒一同完成比賽,不僅成就自己,也有一顆成就他人的寬闊胸襟。

  在一連串課程中,我努力種下利己利他的種子,期待孩子未來成功的時候,也能讓自己周遭的人變得更好。


標題:情意教學 啟動心靈成長(100年1月9日)
●老師的觀察與省思
文/陳雅靜
  透過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錯的教學方式。在這一系列的情意教學後,孩子們的心變得更柔軟,不但能肯定自己,會同理、關心並欣賞別人,對生命也多了尊重。

  班上有一名家中遭到變故的學生,十分憤世嫉俗,認為父母遺棄他、上帝不要他,只要有人對他不好,他就以謾罵、惡作劇的行為反撲;但在課程結束後,他竟然對我說,我是他生命中的蒲公英。

  製作「你的未來不是夢」的小卡片時,一個孩子透過同學對他的觀察和卡片的祝福,發現自己不是一無是處。同學認為,樂觀的他未來可能成為搞笑藝人;擅長畫玩具模型的他,也可能成為遊戲設計師。同學的祝福增強他的信心,讓他試著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

  教學前後,我一直思考,並且期待孩子經由影片欣賞,能與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找到似曾相識的片段,然後進一步分享出來。在短短幾節的課程裡,我真的看到幾個孩子,因為發現、了解自己而有了感動。

  每一個情意教學課程,都可能是疏通孩子心靈障礙、啟動孩子心靈成長的關鍵。在國小畢業前,我期待這個課程能幫助他們找到生命中的自我價值,肯定並欣賞他人。


題:認識毒品之害 懂得珍愛自己(99年12月26日)
文/蔡張坤
  學校老師結合社會資源,在綜合活動課舉辦「無毒有我」教育宣導活動。第一階段是放映電影《逆子》。這部影片將真人實事搬上銀幕,主角黃瑞芳因朋友誘導,年紀輕輕就染上毒癮,判刑入獄。出獄後,又重蹈覆轍,傷透家人的心。他被通緝時,祖母過世;坐牢期間,父親病故。母親為「逆子」留下無數的眼淚。

  後來,他自我反省,加上宗教信仰的力量、慈善團體的援助,終於浪子回頭,並成為慈善團體的一員。影片中有許多感人的情節,讓不少學童看了動容。

  看完影片,講師問:「有哪些人感動得哭了?」別班有許多學生舉手。班上則有一些孩子轉頭看我,我想,或許是自己偷偷拭淚的動作被發現了。男老師不能哭嗎?我勇敢的舉手,承認我哭了。

  第二階段是反毒宣導和有獎徵答。講師舉了許多實例,讓人印象深刻,例如一名少女在吸食大麻兩年後,腦部明顯受損,額葉和顳葉活動異常。還有,正常人的膀胱容量約四百CC,吸毒者的膀胱容量萎縮到只有十CC,這樣必然會頻頻上廁所,嚴重影響生活。另外,還有許多因吸毒造成健康傷害的例子。

  講師指出,吸毒者年齡層下降,是令人擔憂的社會現象,不管是朋友引誘,或是因好奇而嘗試,都可能染上毒癮。不讓毒品上身的方法有:不因好奇試用毒品,用正確方法紓解壓力或情緒,不靠藥物提神與減肥,遠離是非場所,不接受陌生人的飲料或香菸……學生認真聆聽,在學習單上寫出自己的心得。

  「染上毒癮會造成什麼後果?」

‧弘敏:「腦部被侵蝕,膀胱變小,皮膚潰爛。」

‧振成:「父母會擔心,對身體不好,沒錢買毒品可能去偷或搶。」

‧家慧:「器官受損,神智不清,痛苦難受。」

  「影片中,主角讓家人擔憂不已,如果是你會如何做,才不會讓家人擔憂?」不已

‧泳禎:「做一個孝順、體貼的好孩子。」

‧佳容:「努力向上,改過自新,做個讓父母放心的女兒。」

‧湘凌:「我不會跟著別人學壞,要好好聽家人的勸告。」

  透過宣導活動,學生不但對毒品有所認識,學會珍惜自己,還能當反毒小志工,以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周遭的人,讓社會變得更好。


標題:開心農場(99年12月26日)
文/吳浚碩
  搭上「有機蔬食」的風潮,我在校園一隅,闢建了一座「開心農場」。從無到有,整地、鬆土、施肥、灌溉、搭棚,所有的步驟都馬虎不得,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生怕一個不小心,全校的希望都毀在自己手裡。

  農地終於整好了,師生一致同意先種植「好照顧」的小番茄。平常日由全校師生負責照料,假日則有賴志工媽媽的犧牲付出。

  在某個巡視果園的午後,番茄鮮紅的果實映入眼簾。我伸手摘了一個,放進口中,滋味頗佳。我心想,假以時日,就會有第二顆、第三顆、第四顆番茄了,只待時間來醞釀。

  果然,不到幾個月,農園裡的小番茄結實纍纍。一枝草,一點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原來這就是辛苦付出後得來不易的幸福滋味呀!對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看天吃飯的農民,感佩之情油然而生。

  感謝學校提供這塊農地,讓全校師生能夠以大自然為師,從中體驗和學習;更感謝所有曾為這塊土地默默付出心血的師生和義工,你們辛苦了!

標題:告別2010 學會感恩與分享(99年12月19日)
文/張黛眉(臨床心理師)
  又到了歲末年終,街頭巷尾充滿了喜洋洋的氣氛。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想到書店選購耶誕卡,或是自己動手做卡片,寫下祝福和想念,送給身邊的同學,或是寄給遠方的朋友呢?

  其實,這個時刻除了歡樂,更是象徵愛與感恩的時節。在一年即將結束之際,請回顧這一整年來你想要感謝的人,可能是父母、師長、同學、朋友,或是在你的生命中,對你來說意義非凡的人。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用創意的方式,去向他們一一表達感謝。

我的感恩名冊:

回顧在生活中值得感謝的人。

●誰照顧我的生活?

●誰教導我知識?

●誰分享我的心情?

●誰幫助我解決問題?

●誰關懷我的情緒?

●誰維護我的安全?

●誰陪伴我玩耍?

●誰給我經濟支持?

●誰讓我不開心?

  想一想,那些讓你不開心的人,其實也教會了你許多事情,不是嗎?所以也要感謝呵!

感恩的方法:

●買(或做)一張卡片,寫下你的感謝和祝福,寄給對方。

●買(或做)一個小禮物,安排一個見面的機會,面對面的向他表達感謝。

●給他一個驚喜,出其不意的去拜訪他。

●想一想,他有沒有什麼未完成的願望,可以暗地裡巧妙安排,幫助他實現夢想。

●找出一位在你生命中很重要,但你從來沒有好好感謝過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是你的保母、老師或兄弟姐妹、好朋友。把你心中的感謝寫下來寄給他,或是打電話給他,說你想去看他,帶著你的卡片去給他一個驚喜。

成立自己的小小慈善基金會

  除了感恩,你還可以成立屬於自己的「小小慈善基金會」,分享愛與溫暖。看看你的周遭有沒有需要關懷的人,請主動、大方的去分享你的愛和關心。不要小看自己,其實你擁有很多可以和別人分享的東西,只是你常常沒有發現。

●我可以分享的能力:
 
(說笑話、幫忙提重物、說故事、表演才藝、當數學小老師……)

●我可以把這些能力分享給:

●我可以分享的愛心:

(關懷、傾聽、安慰、陪伴、擁抱……)

●我可以把這些愛心分享給:

●我可以分享的時間:

(課後時間、假日時間、下課時間……)

●我可以把這些時間分享給:

●我可以分享的物品:

(身邊已不再需要的玩具、衣服、用品、故事書……)

●我可以把這些物品分享給:

●我可以分享的金錢:

(零用錢、獎學金、壓歲錢……)

●我可以把這些金錢分享給:


  無私的付出所帶來的喜悅,是你送給自己最好的年終禮物。仔細想想,每個人身邊都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和周遭的人分享。你可以幫助的人很多,包括同學、朋友,街上的流浪者、災民,也可以請爸媽帶你去養老院探望需要關懷的老人,或對需要幫助的親朋好友伸出援手。

  在邁向二○一一年之際,讓我們把從別人那兒接收到的愛再傳出去,從自己開始,形成一個愛的循環,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更溫暖。
標題:拿放大鏡看優點(99年12月5日)
●用同理心感受
文/黃振裕
  當小傑看完一疊同學給的建議再遞還給我時,我揚起嘴角問他:「感覺怎麼樣呢?」小傑羞赧的回答:「我會努力試試看。」是啊!當自己努力試過了,任何生命的難題都會朝著良善的方向前進,被同學排擠的情況也會有所改善的。

  上學期即將結束前,我發現小傑受到同學嚴重排擠,他經常眉頭深鎖,獨自徘徊在辦公室前,我知道他在尋求我的支援。

  平日,小傑喜歡在我的身邊嘀嘀咕咕,打同學的小報告;而且身材微胖的他又容易流汗,有汗臭味,這些都是他被排擠的原因。可是,小傑也有好多優點,他熱心助人,師長交辦的工作都能竭力完成,為什麼小朋友都沒有發現呢?

  我向小傑的班導師商借一堂綜合課,請導師特別將小傑帶離教室,另外給予指導;我則對全班進行「用同理心感受,拿放大鏡看優點」的輔導課題。

同理被排擠的滋味

  「小朋友,當你被同學排擠,沒有人願意和你做朋友時,心裡的感受如何呢?」我沒有表明是針對小傑的事件,只是要小朋友試著去想想:當大夥都對自己不友善時,那種無助、孤獨的感覺是什麼滋味?並請小朋友匿名將感受寫在紙條上。

  「如果被同學討厭,我會不想上學,只想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我三年級的時候就被同學排斥過,同學都不跟我好,我覺得好難過。所以,不應該排斥同學。」還有小朋友寫:「心情很不好受,很想回家『自閉』。」有的甚至回想起曾經被排斥的不愉快經驗,從文句中可以看出他們不舒服的感受。也有心思細膩的小朋友早已察覺我的用意,寫道:「我的心情就和小傑一樣。」

人人應該被尊重

  「小朋友,你覺得人都應該被公平對待嗎?」這是我拋出的第二個問題。我想引導小朋友去了解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被尊重的權利,也就是「人權」。當所有小朋友都點頭稱是,並能同理不被尊重的感受時,我才將小傑近日來不愉快的心情告訴他們。

  全班一聽可有話說了,「那是小傑熱心過了頭,明明就不需要他幫忙,他就是硬要參一腳。」「他流汗會有味道嘛!」「每次他都愛跟老師告狀。」……所有的不愉快都在這個時候迸發出來。我留了一些時間讓他們抒發對小傑的不滿,同時也觀察到有些學生其實只是盲從的跟隨。

找出優點大聲說

  「難道小傑都沒有優點嗎?」等大家都心平氣和了,我才引導小朋友去發現小傑的優點,同樣寫在預先準備好的紙條上。

  「他會主動幫老師的忙。」「教室裡的花快枯死了,他會主動澆花。」「他會幫我們清理洗手臺,還會幫忙倒垃圾。」「他不會罵人,而且心地善良。」「他喜歡幫忙別人,有時還會借我筆呢!」……

  小朋友的回應很精采,我要小朋友一一發表自己的發現,將小傑的優點大聲說出來,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小傑有好多好多的優點呢!同時,對於之前排擠小傑的行為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我把握機會繼續說,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當我們用放大鏡看優點,想像對方的美好時,小缺點就不算什麼了。接著,我請小朋友寫下對小傑的衷心建議,幫助他改掉一些小缺點。我再將這些小紙條交給小傑,要小傑好好思考,如何修正才會讓同學更喜歡他。

  輔導的效果不見得能立即見效,但必須給孩子許多向上和向善的機會。一下課,就有小朋友決定要改變對小傑的態度。這樣的表現真叫人振奮,但還需要時間觀察,因為重點在小傑是否也願意改變自己。不管如何,這都是好的開始。我要繼續觀察、輔導下去,直到小傑再度展開笑顏,在校園裡快樂學習。

標題:海龜生態片 環保入童心(99年11月28日)
●生命電影院
文/陳淑純
  「為什麼沒有其他海龜陪著菲比?」「為什麼人類要亂丟垃圾?」「為什麼有人要抓海龜?」……看著海龜「菲比」面臨種種生命威脅,小朋友忿忿不平的提出許多疑問。

  為了培養孩子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的同理心,這堂綜合活動課,我選了一部生態紀錄片──《在海裡飛翔》給班上孩子觀賞。

出生是一場生命的挑戰

  剛出生的海龜菲比體形比人的手掌還小,沒有爸爸、媽媽保護的牠,馬上面臨生命的挑戰 若不能安全到達海裡,就會葬身沙灘。海龜寶寶一出生就必須孤單的面對危機,一幕幕螃蟹、海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吞掉海龜寶寶的殘酷畫面,看得三年級的小觀眾個個驚呼連連。原來,人類的寶寶有家人陪伴,在充滿愛的安全環境下出生,是多麼幸福哇!

孤獨的完成生命旅程

  菲比歷經重重難關回到大海,美麗的海底世界卻是危機四伏。還沒有長大的菲比必須隨著海草堆漂流,不僅覓食不易,還可能隨時成為其他海中生物的食物。牠必須等到龜殼長硬了,才能離開海草堆,繼續生命的長征;可是離開了海草堆,海裡還有其他生物的攻擊、暴風雨和巨浪的摧殘,輪船的油汙、人類的廢棄物……都使菲比面臨許多殘酷的挑戰,而且必須孤獨的去冒險。

  菲比遵循祖靈的路線,憑著堅定的方向感,循著來時路,拚命回到岸上產卵,完成生命的旅程。

  隨著全球暖化、棲地被破壞,海龜回到陸地產卵的任務一次比一次艱鉅。即使每一趟都是未知的旅程,菲比仍然堅定的完成屬於牠的生命故事。

畫面說故事環保入人心

  紀錄片有別於虛構的劇情片,因為是真實故事,更具說服力。小朋友說,要學習菲比自己照顧自己、永不放棄的精神;要勇敢的面對困難;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放棄自己;要努力到最後一刻;要勇敢的為生命而戰……

  影片所觸及的環保議題,讓小朋友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他們說,不要使用免洗筷,不要亂丟垃圾;要多種樹,到海邊撿垃圾淨灘,做好資源回收,少開車,節約能源……透過一幕幕動人的畫面,環保觀念已經深植在小朋友心中。


標題:志工服務傳承原味(99年11月28日)
文/顏漢平
  今年暑假,青輔會為了讓高中生有機會參與志工服務,推動了一個加強青年志工服務的區域志工和平團。本校學生多為排灣族的原住民,於是我想讓他們以經驗傳承的方式,幫助原住民小朋友成長。我召集了有興趣的學生,開會討論如何準備這次的志工服務活動。學生共同規畫活動,不但發揮了創造力、想像力,也體驗到團隊合作的美好。

  學生設計的活動內容有:版畫、手工藝、黏土陶藝、編織等原住民傳統活動。由於是第一次參與這類活動,這群大哥哥、大姐姐顯得十分緊張,擔心做不好、小朋友不好管控……不過,當小朋友一個一個報到後,或許是同文同種,加上原住民小朋友天真、純樸、可愛的模樣,雙方的互動既自然又愉快。

  課程中,小朋友看到大哥哥、大姐姐認真指導的樣子,也跟著認真學習,不但聽話,還會互相幫忙。看他們專注的用黏土捏出代表排灣族的圖騰——百步蛇時,我想,活動所要表達的傳承精神,已在所有大朋友、小朋友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聽到小朋友說:「下次還要來帶我呵!」大哥哥、大姐姐既感動又欣喜。第一次的志工服務,讓這群原住民高中生學會了付出,懂得施比受更有福,也跟小朋友約定,下次會再為他們服務。

標題:學習溝通技巧 與長輩良性互動(99年11月7日)
文/陳雪峰
  現代家庭的生活步調都很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務要忙,家人之間的感情常常因此而疏遠,於是我透過課程,讓學生學會如何與家中長輩進行良性互動,進而增進彼此的情感,了解生命的意義。

●記錄長輩最常說的話

  首先,要學生記錄一週當中長輩最常說的話,結果最多的是:「功課寫好了嗎?」其次是:「快去洗澡。」最少說的是:「你很棒!」只有一個小朋友提到媽媽常這麼說。可見,讚美鼓勵的話很難在家中出現。

  每個小朋友都表示,只要聽到長輩催促做功課或是叫他們動作快一點時,第一個反應是很煩,不想馬上去做。難怪在接下來「家常話」劇場中,各組幾乎都是表演爸媽管教孩子凶巴巴的模樣;有一組還表演因為教養孩子的理念不同,爸媽大打出手鬧離婚。在觀賞戲劇的心得中,小朋友紛紛表示,不喜歡生活在嚴格又暴力的家庭中。

●玩溝通不良小遊戲

  接著,玩「為什麼不一樣」的溝通不良小遊戲,我請每個人拿一張色紙,然後聽老師的指令:「對摺後,再對摺兩次,然後在右上角撕一個小洞。」結果把紙展開後,產生很多不同的形狀。我問:「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爭先恐後的說:「因為老師沒有說是對摺成長方形或三角形,所以結果大不相同。」這就是說話不清楚,溝通不良容易產生的誤會。

●勇敢表達內心話

  課本中的圖片提到:爸爸一直催促孩子快一點,卻沒說出是因為上班快遲到;孫子催促奶奶走快一點,好趕緊回家看卡通,卻不知奶奶的膝蓋很痛。我問小朋友:「上面兩個例子,如果換成是你會怎麼做?」小朋友都說,爸爸應該跟孩子說清楚;孫子也要體恤奶奶,陪她慢慢走回家,如果來不及看卡通,可以日後再看重播。全班都表示,要勇敢的將心裡的話說清楚。

  經過課本圖片的引導,小朋友雖然都知道要和諧的跟爸媽溝通,可是在進行「心情保管箱」的活動時,小朋友還是寫了很多不敢對長輩說的話,例如:很想買寵物;考試不理想時,希望爸媽不要太過責備;哥哥會欺負人等。他們敢跟老師說,但是不敢讓爸媽知道,因為害怕被責罵。

●良好溝通小祕訣

  我告訴小朋友,要心平氣和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可以運用一些小祕訣,譬如:透過和緩的口氣說明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本意,上網跟住在遠地的長輩話家常,以擁抱來祝福爸媽生日,用行動陪伴爺爺、奶奶,經常主動跟長輩聊天等。

  小朋友還把「相處的小祕方」用戲劇詮釋出來,讓全班知道與長輩相處的正確之道。例如:飾演孫子的丞誼扶著扮爺爺的維陽上樓;聖文飾演看不清楚書信的奶奶,請孫女心華幫忙讀信;飾演女兒的宜靜請演媽媽的偉軒教她插花。以平和的溝通,讓學生學會與長輩對話的技巧。

  家庭是人的第一個學習場所,富有教育的功能,教孩子學習如何與長輩應對進退,可以使家庭的氣氛和諧,豐富生命的內涵。
標題:校園流浪狗遇見愛 阿勇和Tommy的生命故事(99年10月31日)
文/諶淑婷
  「阿勇現在過得好不好?」「阿勇是胖了還是瘦了?」聽到臺北市濱江國中學生的交談,很難讓人聯想到,阿勇其實是一隻在濱江國中師生疼愛下成長的流浪狗。

  阿勇的生命故事,起源於教師許人祝的愛心,擔任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志工的她,不僅自己收養了一隻眼失明的棄犬,也十分留心學校周邊的流浪狗生態。去年底,她發現一隻在司令臺附近遊蕩的幼犬,因為找不到母親而不斷哀鳴,「當時正下著雨,天氣又溼又冷,想到小狗可能會冷死、餓死,只好硬著頭皮向校長報備,暫時養在體育教室裡。」

師生付出愛心 重建狗對人的信賴

  阿勇當時才三個月大,防備心很重。為了改變阿勇,教授體育課的許人祝常常在上戶外課時,刻意帶著阿勇,每天放學後也帶著阿勇在操場熟悉環境;一個月後,阿勇終於不再畏懼人群;等到阿勇六個月大時,順利送到美國西雅圖接受領養。

  除了阿勇,受虐狗Tommy也在濱江國中重新建立起與人類交往的信心。原本四處流浪的Tommy,有一次不小心吃到誘餌,嘴巴被鉤住,無法掙脫,經過搶救,雖然救回了一命,但從此牠十分害怕人類。

  今年五月,Tommy到濱江國中時,完全不敢接近人。許人祝說:「Tommy剛來的時候很凶,只能養在體育專科教室裡,以時間來治療牠心理的創傷,願意重新相信人類。」
 
  在許人祝與學生的耐心安撫下,Tommy終於卸下心房,快樂的在校園中玩耍,不僅會跳到池塘裡玩水,還會跟著騎單車的教師奔跑。今年八月,Tommy順利到美國洛杉磯接受領養。

  許人祝說,學生對校內飼養流浪狗的態度非常正面,家長也從不抱怨或投訴。當她帶著阿勇上課時,以前不敢接近狗的學生開始試著學習如何和狗當朋友,開心的對她說:「老師,這是我第一次摸狗!」

  怕狗的郭建良小學三年級時被狗追過,心裡留下陰影,但阿勇的可愛模樣,讓他鼓起勇氣撫摸阿勇的頭。雖然心裡十分緊張,但狗毛的柔軟觸感,讓他覺得「其實狗滿可愛的」。後來,他甚至主動抱阿勇,讓阿勇舔他的手,他考慮將來也養一隻像阿勇一樣的狗,「我發現狗就像人,你對牠好,牠也會對你很好呵!」

給學生機會教育 灌輸尊重生命

  熱心的學生會幫忙牽狗繩,或清理阿勇、Tommy住的專科教室。許人祝趁機教育學生該如何對待一個生命,才能贏得尊重與喜愛。「我常告訴他們,只要給狗狗一個微笑、一些溫暖的關愛,狗狗這輩子就會因你而改變。」

  接連兩隻狗送到國外,學生非常捨不得的問:「為什麼要送走?為什麼不能一直養在學校?」許人祝說:「其實這樣小狗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一個屬於牠自己的家庭。」
 
  學生詹詩梅說,因為父母反對家裡養狗,阿勇就像她在學校裡養的狗。雖然阿勇離開,她很捨不得,但是她知道阿勇去國外可以過得更好,脫離可憐的流浪生活。

  家中也養了一隻狗的楊蕎安,十分了解狗的生態。當同學和阿勇或Tommy玩耍出現不恰當的舉動時,她會提醒大家:「這樣狗狗會不舒服呵!」她也提醒身邊想養狗的人:「你是覺得小狗可愛而一時興起的念頭,還是已經準備好要為一個生命負責了呢?」希望想養寵物的人,多考慮自己的環境與能力,以領養代替購買,才能讓臺灣的流浪動物漸漸減少。

  校長柯麗萍十分肯定許人祝以身教代替言教,在照顧流浪狗的過程中,為師生建立了生命教育的典範。柯麗萍強調,濱江國中特殊的「學科型教室」設計(教師有自己的授課教室,而學生必須跑班上課),讓養在體育科教室的流浪狗不會妨礙學生生活,加上師生用心整理環境,所以家長都很放心。

  喜歡動物的柯麗萍,以前每天早上六點五十分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摸摸阿勇的頭,和牠道早安。如今阿勇已經在太平洋另一端,她也會在朝會上和學生報告阿勇的新生活。她說:「無論人或狗,每一個生命都非常寶貴,阿勇在學校的這段時間,給學生上了一堂最好的生命教育課。」

標題:貓咪老師的一堂課 謝謝你!虎克船長(99年10月10日)
文/崔美瑛
  如果小朋友吵著要養小貓、小狗時,身為師長或父母的你有什麼反應呢?我想大多數家長一開始一定都是反對,並且會說出一長串理由,不外乎「家裡沒有空間」、「小朋友不會照顧,照顧的責任最後會落到自己的頭上」等,在「虎克」來到我家之前,我也曾經是那樣的家長。
 
  這隻流浪貓虎克,是去年八八水災時來到我家的。因為我是里長,里內大小事全部要管。當時就是里民打電話求援,說抓到一隻比狗還大的貓。我趕過去一看,關在狗籠裡面的虎克體形超級龐大,就像一隻花紋對稱的小老虎,牠喵喵叫個不停,十分可憐!

  因為當時風大雨大,加上許多里民圍觀,於是身為里長的我展現愛心,把貓咪暫時帶回家,心想,等到颱風過後再來處理吧!首先,跟養貓的鄰居要了一些貓砂、飼料,用臉盆暫代貓砂盆來飼養。

養寵物 孩子更有同理心

  沒多久,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瞎了一隻眼的虎克因為左眼看不到(所以才被取名虎克),走路平衡感較差,要排便時,一不小心把整個臉盆踩翻了。滿地的貓砂,把我這個沒養過寵物的媽咪給氣瘋了,開始一陣狂罵,虎克嚇得縮在一邊,不敢吭聲。這時,剛升上國三的二兒子,冷不防在旁邊開口說:「虎克已經相當於人類六七十歲了,又瞎了一隻眼睛,難免會站不穩嘛!幹麼對牠這麼凶?等到你自己以後老了,就知道了!」

  當時,我心頭一驚,馬上停止怒罵,趕緊穿上雨衣,騎著機車去鄰近的寵物店,買了貓砂盆回來,讓虎克有自己的廁所。就這樣,虎克在我們家住了下來,正式成為家中的一分子。

  現在,虎克是我們家最受寵的成員。睡覺的地方從紙盒、椅子,升級到了床鋪;冬天更堂而皇之的窩在兒子、女兒的棉被裡。每一個人一回到家,第一個找的就是牠,呼喚的也是牠的名字。

  許多里民都用同情的語氣問我:「里長,你那麼忙,誰幫虎克洗澡呢?」當然不是我,幫虎克洗澡這件大事,是由國小六年級的小女兒負責。剛開始,她也不會,我特別帶她去獸醫叔叔那兒練習;現在即使虎克一邊洗澡、一邊大便,她都可以處理得很好。更有趣的是,小女兒拍下一張張虎克可愛的照片,帶去學校獻寶,同學都搶著來家裡和她一起幫虎克洗澡呢!

  那麼虎克的吃喝拉撒等生活瑣事,又由誰搞定呢?答案是我家的二兒子。由於貓咪是夜行性動物,半夜常會起來喵喵叫。我通常是用棉被蓋頭,不理會牠的呼喚;可是老二會捨不得,會起來好幾回幫牠添水、加飼料。我問兒子:「這樣會不會睡眠不足?」他居然笑著回答:「不會呀!就當虎克是叫我起來讀書。」果真在基測前幾個月,兒子每天都早起讀書,而虎克就在一旁陪伴。

青春期的叛逆不見了 自主意願被激發

  更讓我驚訝的是,原本那個桀驁不馴、看不慣許多事情的國三生,心慢慢變得柔軟了。他會對虎克輕聲細語的說一堆話,也會因為虎克的一舉一動而被逗得哈哈大笑。看著老二爽朗又單純的笑容,我發現那個叛逆小子因為虎克的到來,已經提早結束了叛逆期,找回純真善良的本性。

  現在再有人問我,贊不贊成孩子養寵物時,我都會給予肯定的答案。但切記不要先對孩子設下某些規定,譬如說你要負責什麼事情,因為這樣無法激發孩子自主的意願,而應該透過孩子和動物間自然的相處,培養出的情感自然會讓孩子願意對動物負責任。

  兒子、女兒現在是我處理流浪貓、狗的最佳助理,這都要感謝虎克!我們只是給了牠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家,牠給我們的回報卻更多:陪伴哥哥走過青澀苦悶的國三生活,教育妹妹如何和動物相處。因為牠,我們家到處是貓毛;但也因為牠,我們家有了更多的快樂和笑聲。謝謝你!虎克船長。

標題:讓師生愛上 一日蔬食(99年7月18日)
文/郭世德
  兩年前,我在家長成長班中開始接觸素食,漸漸了解素食對於身體及環境的重要性。當時,我正好兼辦學童午餐業務,心想:沒有人比我更適合致力於「一日素食」這件有意義的事了。於是我開始蒐集資料,尋找菜單,請廚師媽媽試做素食菜色。

●教育宣導

  對許多師生而言,食用素食是一種很大的改變,所以,素食「教育」是必要的過程。早會時,我先跟老師說明,再透過學校網路公告素食的環保意義,讓親師生了解,學校吃的是「環保素」(節能減碳,減緩地球暖化)、健康素(減少動物性蛋白質與油脂的攝取),與宗教素無關。

●放手去做

  素食午餐成為學校每週一次的慣例,其實經過了漫長的宣導歷程。首先是試菜階段,廚師媽媽試做素菜的當天,全校可說是「哀鴻遍野」。師生都有適應不佳的情形:有老師改吃泡麵,也有學生自備肉鬆。

  我很清楚這是必經的過程,廚房必須調整料理方法,不習慣吃素的師生也需要時間適應。比較可惜的是剩菜偏多,人能吃的東西,留給豬吃還是浪費,菜量得不斷斟酌,減少浪費。

●食材調味

  食物的味道要好,調味十分重要,但學童午餐著眼於健康,調味料一定要調整,不只少糖、少鹽,也要去除味素、蝦米、油蔥酥等加工的調味料,改以青蔥、蒜頭、香菜、味噌等天然食材調味。

  為了提供蛋白質,豆腐、豆乾、豆皮是免不了的;至於素肉之類的再製品,雖然有健康疑慮,還是試著用來變化菜色,後來發現學生並不喜歡,就不再使用了。蔬菜與穀類食物,尤其當地、當令的物產,價格便宜又新鮮可口,才是上上之選。

●菜單設計
  
  菜單的設計,影響師生對素食的接受程度。我四處尋找食譜,不但從網路、書本上找,也向學校的老師和護理師、慈濟老師、素食老師、家庭主婦請教。向菜商詢問食材的來源也非常重要。例如豆皮的顏色不能太白,不然有可能是使用了漂白劑;生吃的青椒、彩椒,要注意是否使用農藥,並確實刷洗乾淨。

●分期實施
 
  素食菜色要讓師生接受,當然得循序漸進。首先是一週給師生試吃一兩道素菜,然後以當令水果入菜,鳳梨、奇異果、橘子都加入料理行列。師生說有點怪,也有點妙,反應不一。接下來,我稱之為「甜蜜時期」,有油炸蔬菜、炸長豆、拔絲地瓜、御膳燕窩湯、紅棗銀耳湯等,師生反應都不差。最終正式邁入穩定時期,師生都習慣一週一日午餐無肉,全數蔬食。

●做對的事
 
  衛生署期望推廣「一日蔬食」,教育部也鼓勵各校推動。學校實施午餐每週一蔬食已經兩年,其中挫折與排斥是免不了的,但是就像廣告詞說的「做對的事情為什麼要改」,堅持終會贏得最後勝利。曾經發生家長幫孩子準備肉鬆、送便當到學校、老師泡牛肉麵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如今都已不再發生。每週一次午餐全面素食,儼然成為學校的特色。偶爾來學校代課的老師覺得很新鮮,聽說其他學校的老師也很羨慕呢!

  改變,除了需要義無反顧的熱情,正確的方法更為重要。教育宣導與親師合作只是給學生心理建設,豐富美味的菜色變化,才是真正成功的關鍵。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其實,素食菜單並非想像中困難,當地、當季的食材是味美價廉的保證。有時候以最原始、最單純的方式,就能烹調出天然的風味,像是蒸地瓜、煮玉米,都很受學生喜愛呢!

建議菜色

  提供一些師生「掛保證」的菜單,希望對有心推動蔬食的人有幫助。

●三絲勾芡:桂竹筍絲、胡蘿蔔絲、溼木耳絲加入地瓜粉勾芡,再撒上油蔥酥。

●燴三菇:依季節選三種菇類(小香菇、珊瑚菇、袖珍菇、草菇、金針菇)和胡蘿蔔燴煮。還可以加入小黃瓜、青椒、彩椒,成為另一道「香菇燴彩椒」。

●健康手捲:內包苜蓿芽、小黃瓜、海苔片、葡萄乾、沙拉醬、糖粉、花生粉,也可以換成白煮蛋、美生菜、馬鈴薯、小黃瓜、胡蘿蔔,以當季食材切絲切片,加入沙拉醬。

●拔絲地瓜:將地瓜切塊煮熟炸過後,與加入少許烏醋熬煮的糖漿充分攪拌,最後撒上白芝麻。

●養生甜湯:綠豆、紅豆、仙草、西米露加入砂糖,煮成甜湯。

●御膳燕窩湯:珊瑚草前一天先浸泡,當天加入紅棗、桂圓、白木耳、冬瓜露,一起煮到濃稠。夏天加入冰塊風味更佳。

標題:倉鼠遇難 學童自省 寫下歉意與祝福
文/李瓊瑤
  一天的戶外活動課,我意外發現了一件「校園喋血事件」,讓我既震驚又憤怒。

  前一陣子,班上女生問我,可不可以在班上養倉鼠?因為別班都在養,她們也希望能把寵物帶來學校。

  倉鼠確實很可愛,但如果帶來教室,勢必得把牠關在籠子裡,只有下課才能透透氣;而且學生一定搶著摸牠,對牠而言是一種精神虐待。加上班上有氣喘兒、過敏兒,就算他們沒有因為倉鼠的絨毛而發病,也可能因為心生羨慕而央求父母買一隻,造成家長的困擾。幾經考慮,我拒絕了學生的要求,請她們把寵物留在家裡照顧就好。

  沒想到,學生還是偷偷的把倉鼠帶到學校,讓倉鼠一直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個學生不小心把裝有倉鼠的小布袋掉到地上,正巧被她自己踩到,倉鼠當場流血死亡。

  身為導師,我必須負起責任,如果不是我發現得太晚,這隻倉鼠也不會有這麼悲慘的命運。只是悲劇已經造成,除了痛心學生的不懂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教他們分清楚「寵物」跟「玩具」有什麼不同。

三堂生命教育課

  第二天,我利用三堂課的時間跟學生討論:什麼樣的作為才是真正愛寵物的表現;飼養寵物要負哪些責任,不能只是一時衝動;寵物有生命,不是玩具;動物享有哪些基本權利;什麼樣的生命才值得尊重……

  在討論的過程裡,我發現學生對動物其實都很有愛心,只是不夠成熟。例如有人覺得拯救被蜘蛛網纏住的蝴蝶是做善事,因為蜘蛛看起來像壞蛋;有人認為把寵物養在公寓的籠子裡方便又安全,不曾想過動物也需要開闊的活動空間;還有人覺得只要擁有愛寵物的心,就有資格養寵物,完全沒考慮到時間、空間、金錢、責任這些長遠的條件。

寫下反省和告白

  我希望學生能在討論活動後,好好反省自己以前是不是有不尊重寵物、不尊重生命的行為。於是發下卡紙,要他們寫下對寵物的歉意與祝福,以及對自己的期許。希望他們能真正有所感悟,誠心誠意的為另一個生命著想。卡紙收回後,我看到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情告白,深深為孩子的純真而感動。

  惟閔寫:「波波,你好!以前我每次走到你附近,就會嚇你或罵你;現在我才知道,你也有喜怒哀樂。我要為我曾經做錯的事,向你說對不起!」

  育賢寫:「雞母蟲,真對不起!我沒有按時幫你換土,讓你被寄生蟲害死,希望你能原諒我!」

  延蓉寫:「小魚,對不起!我小時候不懂事,看到奄奄一息的你們,竟然不敢去拯救,還把你們撥到水池的另一邊去;如果當時把你們救起來,你們就不會死了。真的很對不起!」

  軒翊寫:「螞蟻,對不起!我上次去爬山時,看到你們合力攻擊一隻毛毛蟲,我看了很不忍心,所以把你們打跑了。那時候我不覺得自己做錯事,但上了這堂課以後,才知道那天我可能害你們餓肚子了。」

  引發這次事件的倉鼠主人則在卡片中寫道:「要是知道會發生這種事,我就不會帶你來學校了。倉鼠,對不起!」

  孩子們寫的卡片內容,比我上課講的還要撼動人心。我將卡片張貼在教室公布欄,下課時間,學生們紛紛圍觀,分享討論飼養寵物的觀點。希望愛的種子不僅能在他們心中發芽,還能不斷成長茁壯,透過社會大眾的良好示範,讓孩子有學習的榜樣。
標題:密碼女孩莊馥華 努力向學 追夢圓夢
文/吳啟綜
  十歲,對於一個女孩來說,正是純真、活潑的年紀,但對於莊馥華來說,因為鄰家兒童貪玩,釀成大火,造成她終身無法抹滅的傷痕。她在火災中因為吸入過多一氧化碳,造成腦部嚴重受損,重度昏迷四個月;醒來時,除了聽力尚存,她失去了視力、行動和語言能力,所有生活起居都得靠母親邱梅珍打理。但她從不向命運低頭,十六年來不斷的努力,靠著注音溝通板與摩斯碼溝通輔具來表達想法,除了完成當作家的夢想,更榮獲第四屆總統教育獎,她的表現被喻為臺灣版的「密碼女孩」、「海倫凱勒」。

  十六年前,莊馥華是一個聰明活潑又好學的學生,就讀臺中市信義國小四年級,還當選臺中市模範兒童,但一場大火,不僅燒掉剛得到的獎杯,也毀了她前程似錦的未來。

  「這場大火,使馥華的手腳功能喪失,也無法開口表達。」莊媽媽記憶猶新的說,「從馥華的眼神中,知道她一直想上學,卻無法開口說出來。」

  莊媽媽了解馥華想上學的心願,便不斷鼓勵她,而馥華也了解只有努力復健,才能回到學校上課。於是她每天很早起床做復健,超乎常人的耐力及毅力,感動了醫療人員。例如在拔掉鼻餵管後,因為吞嚥功能不好,她會一直流口水,為了解決流口水問題,她突發奇想,決定學嬰兒吸奶嘴,果然口水就不流了。

  除了流口水問題,莊馥華還要戴很多矯正器,包括手腳、口腔等矯正器。戴上口腔矯正器後,她就無法刷牙。善解人意的她很有自制力,只要刷了牙就絕不吃東西,她知道吃了食物不僅容易蛀牙,而且還要再刷一次牙,會增加媽媽照顧她的負擔。

  國中階段,莊馥華無法跟一般同學一樣到學校上課,因此在家自學,為了趕上學習進度,她會要求老師出作業和考試,來測驗自己的學習能力。

  為了和外界有更多互動,十七歲的時候,莊馥華僅花了五天的時間,就把一百二十六組摩斯碼背熟。媽媽也跟著她一起學習,扮演溝通的角色。

  經過七年在家自學,高中階段,莊媽媽每天開車載她從臺中到彰化仁愛實驗學校,一邊復健,一邊上課。莊馥華上課時必須整天坐輪椅、包尿布,上完課全身痠痛,十分疲累,但第二天她仍然堅持要繼續上。

  高二那一年,莊馥華跨區到僑泰中學就讀,學習國語、地理、歷史等科目,還到彰化師大特教系、國文系、英教系旁聽。為了證明她不輸給一般學生,也參加了大學學測。莊馥華努力向學的精神,獲得總統教育獎的肯定,令人佩服。

任傳愛大使  現身說法

  莊馥華現在的主要工作,是擔任生命教育講師及傳愛大使。她從高三開始就到校園、少年觀護所、兒少之家,透過輔具、影片,把愛傳出去。每次演講,她以頭部擺動,做出臉部表情來代表不同的注音符號,再經輔具轉譯逐字「說」出。她說:「如果我的故事能鼓勵更多人,我願意勇敢站出來,把愛傳到世界各個角落。」

  詩人泰戈爾曾說:「向前走,別為了占有而駐足摘花,因為一路上花兒自會為你開放。」海倫.凱勒也說過:「我一直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連腳都沒有的人。」老師常鼓勵馥華:「不問自己失去什麼,但問自己還能給什麼?」這些信念都是莊馥華勇敢走下去、永不放棄的動力。透過不斷的傳愛行動,她也領悟到「快樂在於我的思想,而非我的環境;我不求跑得快,但求生命有厚度」的人生哲學,對於當年闖禍的小男孩,她也選擇寬恕。

  「馥華是個很有想法的女孩。」莊媽媽說,她有很多的夢想,曾經想當服裝設計師和廚師,但難度實在太高,後來開始嘗試寫詩句、散文,想當作家。她已經創作兩百多首詩,最近結集成書,已經完成了她的作家夢。

  莊馥華說,今年生日最大的願望是想去海灘衝浪。莊媽媽驚訝的說:「馥華總是出其不意的說出心中的夢想,但只要說出來,她就會努力往這個目標前進。」

標題:浪子教授謝智謀,鼓勵學生修正自我
文/羅吉希
  國片《艋舺》把西門町幫派少年的故事搬上大銀幕,臺灣體育大學休閒運動系教師謝智謀說:「哇,看到這樣的影片,就像看到自己的少年時光。」謝智謀小學時,曾從山地轉學到市區,因為語言問題,逃學了好一陣子;中學時更因受不了體罰而成了中輟生。

  不上學的日子,他在校外閒晃,向人勒索錢財花用,甚至在觀音海邊的防空洞待了一個星期,無人聞問,餓了就到觀音廟帶走信徒供奉的祭品——這種流落街頭的經歷,讓他對行為偏差或弱勢學生多了一分不捨的關心。

  他說,中輟生最可惜的,就是學校只用單一標準來判斷他們,「我們總覺得功課不好的孩子就完了,而忽略他們的潛能和需要的學習。」

  在被否定的氛圍下,他們只好用更多的負面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存在,「其實,好學生不也常在試探,什麼樣的挑釁行為可以讓老師注意到他們,卻又不至於被退學?」謝智謀說,行為偏差學生其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表現的平臺和機會,「像有些過動兒,無法忍受教室裡靜態的學習活動,一旦去爬山,他們馬上學會看指北針和地圖,反應靈敏,就像山林間的獵人一樣。」

  專長為休閒規畫和冒險教育的謝智謀強調,帶學生去戶外冒險,是為了讓他們在平和的氣氛下看見真實的自己——在征服山野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因為疲倦想罵髒話,或因體力不繼而想放棄,但輔導員會適時的引導他們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讓他們對照活動困境和現實生活中的難題,轉變思考,願意帶著在活動中的體會,回到現實生活繼續奮鬥。

訂定團體公約

  行為偏差少年進入團體時,謝智謀會帶領他們先訂立團體公約,例如嚴禁說髒話、抽菸、喝酒、吸毒等行為;一旦有人破例,謝智謀會非常認真的把公約拿出來檢討,問大家是不是有決心執行,如果大家都覺得這份公約的難度太高,他會當場撕毀,要大家重立一份:「我會讓大家知道,立約是件嚴肅的事情,我們是玩真的。與其擬一份大家都無法遵守的禁菸公約,還不如依實際可接受的情況,給予根數限制。」

建立對話情境

  如果青少年一開始不想加入團體活動,謝智謀說:「我會尊重他們的自主權利。」不想一起唱歌、玩團康,「沒關係,他們人在這裡,不可能完全看不見,就算手腳沒跟著動,但一定會忍不住瞄上幾眼。」

  許多孩子在場邊看久了,就會指指點點、發表議論,這時,謝智謀會問他們要不要加入。有的欣然接受,有的還是回答不要,但沒關係,因為謝智謀很清楚,「尊重學生自主權」比「要求全體一致行動」更重要。

扭轉自我形象

  謝智謀在研究所的課程中,常要求學生尋找戶外冒險的服務對象。學生設計的活動中,包括帶感覺統合不佳的小學生上山去玩。在山野活動中,這些小學生不但學會使用瓦斯爐野炊,下山時步履變得輕快,同手同腳的問題也不見了;也有終日躺著灌食的口腔癌患者,本來對自己的體能沒信心,卻在爬山以後,快樂的進行潛水計畫;「這些都是因自我形象扭轉而產生的正面效果。」

  「我希望大家都能在戶外活動中體會到『我可以』、『我做得到』、『我能夠』的心情。」一旦建立新的自我形象,就能為生活帶來變化。

  覺得自己爬不上這座山?太累了想放棄?雖然同伴都願意互相扶持,可是只有自己能決定要繼續還是放棄。就像現實生活中,面對學業挫折、同儕相處或家庭問題,你可以選擇消極面對,也可以要求自己維持穩定的好情緒來面對,這種控制自己可以選擇的能力,就會帶給人力量。

  謝智謀在活動中觀察到很多學生的改變,活動最後,他們甚至會主動關心輔導員;但回到現實生活,因為大環境沒有改變,學生還是沒有辦法把改變後的自己帶回家庭、學校或社會,「這是最令人傷心的部分」。謝智謀期盼社會保留一塊空間來接納他們。

(99年4月12日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的頭像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一個後山花蓮來的鄉下孩子,在北縣成功打拼的真實血淚奮鬥故事。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