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黛眉(資深臨床心理師)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個案談起成長過程中的人際困擾和創傷經驗。其中最令人難過的,就是被最好的朋友出賣、背叛,或被原本接納自己的朋友排斥、孤立。這些遭遇,會讓一個人不再信任別人,很難再交到知心朋友。有些人因此非常不快樂,不願意再去上學,嚴重的甚至出現厭世的想法。

  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

  升上高年級之後,和好朋友的關係日漸密切,朋友的關係進入一對一的交往,也變得比較穩定和深入。朋友之間常常會互訴心事,分享祕密。過程中,彼此會出現比較深入的自我揭露,也就是個人祕密的分享。

  自我揭露大大的促進了友誼的進展。朋友之間常在互相坦誠之後,更加信任彼此,感情也變得更穩固。大部分的人會因此得到生命中珍貴的友誼經驗,交到一生難忘的朋友。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友誼的變化,或是一時的誤會和衝突,不知不覺做出無心的傷害行為。因此,分享祕密的雙方,都要學會一些重要的原則,才不會因為無知或是不小心而傷害別人。

●自我揭露的原則

  結交朋友時,不要一開始就分享祕密,等到相處久了,感覺對方可以信任以後,再逐步分享私密的事情。分享之前要有心理準備,是否能接受別人對你的不同看法;如果不能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最好不要說出來,以免感到受傷。

  同時,也要學會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不同,本來就會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當你能夠接納自己,不易受別人影響時,就可以考慮和別人分享。或是當你感覺對方很能包容、接納別人時,也可以考慮和他分享心事或祕密。

●做個能守密的人

  當我們聽到別人分享私密的經驗時,一定要學習當一個能夠保守祕密的人。但是常見的狀況是,會忍不住又和其他朋友分享。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告訴你一個祕密,你不要告訴別人呵!」其實,當你心裡想到這句話時,就表示這件事是不應該說出來的。

  我們認為某個朋友可以信任,他絕對不會說出去;但是事實上連我們自己都無法保密了,朋友也可能會和他認為不會說出去的好朋友分享。於是一個傳一個,最後大家都知道了。因此,一定要訓練自己做個守密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辜負朋友對你的信任。如果實在很想和其他的人討論和分享,也要考慮分享的對象,最好是不相干或是不會傷害當事人的人,例如可以找爸爸、媽媽或是其他團體裡可以信任的人談。

●發揮同理心

  有時候,會為了和另一個人建立更進一步的關係,和他分享別人的祕密,藉以表示你和他的關係不同。這樣犧牲別人的隱私來換取友誼是不可取的。如果別人這樣對待你,你一定也會很傷心。

  有時候也可能因為友誼絕裂,或是一時情緒衝動,而說出別人的祕密,這種行為造成的傷害常常超乎想像,會讓對方有被出賣或背叛的感覺。我們一定要學會不傷害別人,否則自己有一天也可能經歷同樣的事,付出慘痛的代價。

  如果你是一個能保守祕密的人,別人才會信任你;否則很快的,別人就知道你是個八卦中心、廣播電臺,就沒有人相信你了。

  有些人可能因為嫉妒心或是友誼破裂,而想要用散播謠言的方式,破壞另一個人的人際關係。這樣的行為對別人的傷害難以想像,有的人會因此被孤立,無法再去上學,嚴重者甚至出現憂鬱症狀或自殺的想法。

●不當八卦王

  一般人對八卦流言都有好奇心,有的人甚至是包打聽,特別喜歡去挖掘別人的隱私。這樣的人很不成熟,缺乏自信,也缺乏同理心。想藉由傳播流言來換取友誼,非常不可取。

  對於沒有根據的傳言最好不要相信,也不要做二手傳播,再把它傳出去。所謂「謠言止於智者」、「說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我們遇到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要勸他不要這樣做。

  如果對別人的行為舉止或是想法、個性有意見,可以用婉轉的方式做出善意的提醒和建議。設法幫助對方改正和調整才是正確的作法。

  與朋友交往,最重要的就是將心比心。常常想一想,如果自己換作是對方,會有什麼感受,就知道該怎麼對待別人了。


(98年6月8日刊登)
標題:罕病兒虎子 從恐懼到樂觀
文/諶淑婷
  就讀竹大附小四年級的虎子罹患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是融合班的學生。班上有三分之一是特殊生,虎子曾似懂非懂的問媽媽:「什麼是特殊生?為什麼別人說我是特殊生?」

  因為虎子沒有明顯的外觀病徵,媽媽謝淑玲只好耐著性子解釋:「因為你很愛畫畫,所以你是畫畫特殊生;媽媽愛跳舞,所以是跳舞特殊生。」

●孕育殘缺生命

  謝淑玲回想起虎子出生的歷程,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她沉浸在懷孕的喜悅沒多久,醫生就發現胎兒的心臟有問題。「我記得懷孕第十七週時,醫生說可能會生下癱瘓的嬰兒;二十週時,又說胎兒的心臟有一個腫瘤。」由於醫生判斷出生後還有治療機會,所以她和丈夫決定給肚子裡的孩子一個機會。

  沒想到懷孕第二十八週,虎子心臟裡已有五個腫瘤,但已錯過流產時機。想到要將一個殘缺的小生命帶到這個世界,謝淑玲每次產檢都哭到不能自已;但擦乾眼淚,她還是鼓起勇氣,為虎子做好萬全準備,開始積極尋找合適的心臟科醫生。

●母親堅強陪伴

  虎子出生的那一天,心臟科醫生也待在產房,為虎子進行第一次檢查。謝淑玲心疼的說,除了心臟,腦部也發現腫瘤。為了讓年紀尚小的虎子順利接受檢查,每次檢查前,虎子都必須被灌食精神鬆弛劑。

  「有一次,我試著喝喝看是什麼味道,剛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來,這種東西怎麼捨得讓孩子喝?」後來,她先讓虎子吃下蜂蜜,沖淡精神鬆弛劑的味道,這樣的折磨一直到虎子五歲懂事後才停止。

  從小就必須天天服藥的虎子,三歲時第一次抗議,質疑為什麼每天都要吃藥。一時之間,謝淑玲不知所措,只能哄他:「媽媽感冒也要吃藥哇!只是你這種病很像過敏,要天天吃藥才可以。」

  隨著孩子越來越懂事,謝淑玲開始明白孩子必須逐步認識自己的疾病。她仍深深記得,孩子五歲時清楚的說:「媽媽我不要這麼早死。」摸不著頭緒的她嚇了一跳,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和其他病友家長電話聯繫時的內容,聽在似懂非懂的虎子耳裡,已成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TSC蟲蟲作怪

  「我告訴他,因為他的身體裡有『TSC蟲蟲』(TSC為結節硬化症英文縮寫),必須吃藥才能對抗,不然『TSC蟲蟲』在腦袋裡作怪時,就會癲癇發作,讓身體不舒服。」從此,「TSC蟲蟲」成了母子對這個疾病的暱稱。

  「這個疾病會影響全身,小至指甲,大至腦部、心臟和所有內臟。和其他家長聚會時,我才發現自己很幸運,因為虎子可以控制癲癇,可以走動、說話,但他們的孩子可能連這些能力都喪失了。」家長間彼此互助的力量,也促使他們成立聯誼會,希望有一天能改善重症兒童的福利。

  「TSC蟲蟲」除了造成身體上的負擔,也讓虎子的智能僅在及格邊緣。「醫生說,別人學一次的東西,虎子必須學十次。」虎子曾因聽不懂課堂內容而焦慮哭泣。他說自己在學校只能不懂裝懂,不願跟老師說學習有困難。為了幫孩子打氣,謝淑玲安慰他說:「媽媽比你多了三十歲,但是英文也要學很多次才會,因為每個人的學習速度不同。」

  為了讓孩子認識被疾病改變命運的自己,謝淑玲從前年十一月起開始寫故事,希望以瓢蟲的生命週期與生態特色,讓孩子坦然面對疾病。

  每隻瓢蟲背上的點都不同,就像TSC患者的身體,各種器官都可能有結節或囊泡,造成不同的病況,但他們都必須面對同樣的問題。謝淑玲認為利用瓢蟲作隱喻,是最好的說故事方式。

●不避談死亡

  只是故事的結局,她始終沒有勇氣完成,雖然關於死亡的話題,在家裡早已不是禁忌,她也時常利用新聞上的意外事件,和孩子討論死亡後的世界。但就如同虎子爸爸說的:「不要刻意去擔心太多,就把這場病當成是還沒康復的感冒就好。」

  這樣樂觀的態度也感染了虎子,他也有一顆樂觀的心,接受生命所帶來的限制,努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謝淑玲說:「不管是生病的人還是健康的人,如果每天總想著病痛,活著有多辛苦!我們要學著將不愉快放下,讓自己過得更好。」

  虎子決定未來要當一名樂高設計師,他會經營一家最棒的樂高博物館,邀請所有樂觀知足的小朋友一起來玩。

什麼是結節硬化症?

  結節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es Complex 簡稱TSC)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體內缺少一種可以抑制腫瘤的細胞,所以各個器官如腦、心臟、腎臟、眼睛、牙齒、指甲及皮膚等,都可能伴隨腫瘤、結節或囊泡。若是腦部有結節或腫瘤,會影響患者的學習能力。


(98年6月1日刊登)

標題:足球少年體能品格一級棒
文/芳芳
  處於身心狂飆期的青少年,考試、升學壓力大,要如何紓解壓力,為生活找樂趣?一群喜愛踢足球的國一和小六學生,他們因為興趣,入選國家足球代表隊。在比賽和集訓期間,他們必須向學校請假,這些小將如何調整作息,配合練球?如何在智育和體育之間取得平衡?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交到各國朋友

  就讀臺北市政大附中國中部一年級的蔡孟辰從小二開始踢球,一開始是受了讀大學的表哥影響,迷上了足球。爸爸常誇獎他運球靈活,並為他請了一位厄瓜多爾籍教練個別指導。孟辰小四正式參加球隊,先後換過三名教練,現在是國際學校親子足球隊的一員。這支隊伍有紐西蘭、英國、法國、巴拉圭等足球愛好者,讓孟辰受益良多。

  孟辰讀政大實小時,沒有參加任何補習,利用週三或週休二日的時間練球,其餘時間則專注功課和練鋼琴,孟辰覺得這樣的生活充實有趣。上了國中以後,孟辰和同學一起補習學科,能練球的時間只有週休假期,但他感覺還應付得來。最近為了比賽請假,老師給予鼓勵和祝福,還答應替孟辰補救沒上的課。而孟辰也打算帶著功課上路,球隊外宿也都排有晚自習時間。

  蔡爸爸說:「孟辰是個內向的孩子,透過踢足球可以交到各國朋友,而且足球講求速度、耐力和創意,可以開發多元能力,很適合體力豐沛的青少年。」為了接送孟辰練球,蔡爸爸經常載全家同行,最難忘的一次是觀看世界杯足球賽,因為家裡沒有電視,刻意在半夜去貓空一個有大螢幕的餐廳觀賽,大夥的心情隨著比賽而起伏的情景,至今難忘。

●體認母語和足球的重要

  來自臺北國際學校七年級的梅可天,四歲開始和英國籍的父親踢球,足球是親子生活的一部分。

  可天愛上足球後,每週三六下午踢球,仍有許多課餘時間可供支配。媽媽要求可天學「母」語,可天的中文說、讀都不差,正在加強寫作能力。為了參加「北京亞聯足賽」,可天在春假期間自動預習功課,因為是國際賽事,可天有機會充當同伴的翻譯。

  媽媽說:「可天以前認為學中文很麻煩,將來又不一定用得到;這次就知道了,足球可以說是全球最多球迷的運動,而中文又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他終於感受到中文、英文兩者都很重要。」

●學習體驗團隊紀律

  花蓮美崙國中的原住民學生勞翁漫達放,和田金富、胡義欽、田志傑是體育班的同學,四人個性敦厚。他們的導師黃義龍也是隨隊教練,平日即對學生約法三章,功課、品行、儀容都須接受規範,打破一般人以為運動員舉止粗魯、只會打球不會念書的觀念。

  黃義龍向學生和家長說明,光是靠體育技術不會有好前途,如果同時加強課業,出路就會更廣,學問、品德、技術都須顧及,未來就算不從事運動相關行業,也懂得如何管理自己。

  黃義龍強調,運動團隊也重視形象品牌,打造金字招牌要靠毅力與恆心。

●運動精神 終生受用

  足協副祕書長鍾劍武給出征的小將打氣時說:「教育就是生活,你們未來會不會成為運動員,我不知道,但一定要懂得生活。體育鍛鍊不只是體能,競賽過程中表現的精神、風度,希望讓你們一輩子都受用。」

  總教練林正源在陪訓期間,看出球員們不同的心性和表現,認為體格發展快速的孩子,更需要在競賽中加強品德教育。

  教練們表示,由於家長的大力支持,願意將運動納入生活,融於教育,才能讓這些小選手的表現不斷提升。同時家長也重視學業,督促孩子請假出國比賽,回國後再補強。

  孩子真的喜歡自己的選擇,會心甘情願付出,自動自發的學習,兼顧學業和興趣,生活過得充實。


(98年5月25日刊登)
--------------------------------------------------------------------------------

標題:傳愛用行動改變世界
文/楊麗芳
  有感於都市孩子因為物質生活充裕,常常忽略了應該要感謝的人事物;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隔閡,是因為缺乏互動與關心的惡性循環;忽略了每一分小小的感恩心,可能透過團結與擴散,讓世界更好。

  於是從上個學期開始,我規畫了一連串活動,希望引導孩子主動幫助他人,關懷社會,學習付出與感恩。

●影片欣賞

  學期初,我讓學生觀看《讓愛傳出去》這部感人的影片,並引導討論。影片中的小男孩為了「改變世界」,想出了一個方法:「以我為中心,分別幫助三個人,不要求這三個人回報我,但他們必須把感恩的心傳出去,幫助三個人,在這樣的連鎖效應下,兩個星期就超過四百七十萬人受惠。」雖然小男孩在行動中遇到許多挫折,但依然堅持下去,儘管最後不幸犧牲生命,卻成功的讓這分愛傳出去。

●分組行動

  這部電影給孩子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課,許多孩子甚至感動落淚。觀賞影片後,討論相當踴躍。當我引導他們分組腦力激盪,也規畫一個改變世界的具體計畫時,孩子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獲得小組共識後,開始著手進行。

  由於一開學,我就先向孩子說明這學期要參訪創世基金會,所以有三個小組自告奮勇在校內募集發票;有一個小組募集文具,送給偏遠地區的兒童;還有一個小組做資源回收,因為其中一個小朋友的奶奶經常到慈濟回收站幫忙。

  就這樣,全班開始動了起來,把愛慢慢傳出去。

●各組行動成果

  募集發票的小組著手製作發票箱,並將發票箱放置在校園各個角落,還利用下課時間到各班宣導,設計了獎勵捐發票的方法。短短一個多月,就募到了近三千張發票。

  募集文具的小組設計了傳單,張貼在校園內,很快就募集到一箱箱的文具,分別捐贈給恆春基督教醫院課輔班、屏東原住民協會及高雄縣早療中心。小朋友收到各單位的感謝函時,十分雀躍,深刻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資源回收小組則利用星期日,到慈濟八德回收站幫忙資源回收,孩子們戴上手套,進行瓶瓶罐罐的分類、廢棄錄影帶的拆解分類等。實作中,不但學到如何奉獻自己的心力,更體會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

參訪創世 街頭募發票

  全班帶著募集而來的發票與寫滿祝福的卡片,前往創世基金會。除了聆聽基金會的簡介,還去安養病房探望植物人。當大家踏入病房,看到病床上的植物人時,臉色頓時凝重起來,當下體會愛惜生命的重要。我想,平日在學校老生常談的生命教育,絕對沒有比親眼所見來得震撼。

  接著到義工中心,參觀義工爺爺、奶奶核對發票的流程。這些已經退休的爺爺、奶奶幾乎全年無休,天天來創世報到,面對堆積如山的發票,始終保持無比熱忱,這不正是課本上所說的「服務人群」的最佳典範嗎?

  參觀結束後,全班穿上創世的黃背心,拿著發票箱,到臺北火車站募集發票。一開始,孩子都有點害羞,不知道怎麼向路人開口,後來陸續有熱心的路人主動前來捐發票,還說了許多鼓勵的話,孩子們受到鼓舞,膽子大了起來,開始大聲喊:「請捐發票,救救植物人。」他們也從中體會人情冷暖,有很熱情的民眾,當然也有拒絕的民眾,「被拒絕」,對孩子來說是很獨特的體驗。

  有孩子說,這次校外教學最特別;也有孩子一直問,什麼時候可以再去做義工。在日記與感恩護照中,滿滿的書寫了他們內心的感動,於是我們將這次行動的成果與心得,結集成一份感恩專刊出版。

  透過這次實際行動,孩子在服務中學習到惜福與感恩。我告訴他們,這次的感恩行動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將來還要付出更多關懷給需要的人。孩子們深信:做好事,每個人都行!


(98年5月18日刊登)
標題:體驗生命可貴 愛是進行式
文/陳玲雪
  今天是母親節,為了體驗母親孕育生命的偉大,以及生命的可貴,彰化縣芬園國小一年丁班從四月起,進行一系列的珍愛生命與感恩活動,藉由種豆、結豆,以及當一日孕媽咪的體驗,期盼小朋友都有一顆柔軟的心,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並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窗邊的小豆豆

  「哇!老師,小翰的豆子發芽了!」

  「冠宇的豆子好像也發芽了!」

  「真的嗎?」

  一些不經意的小發現,引起一陣陣的騷動。孩子們播下豆子以後,由於對生命的好奇,每個孩子都勤於澆水,並且不斷關切誰的豆子發芽了。

  可喜的是,每個孩子的小花盆裡,都有小豆苗探出頭來,長出兩片新葉。每天都有人向我報告或詢問豆子的生長軌跡與照護問題。我告訴孩子:「你們都是小豆子的媽咪,要好好照顧它們,讓它們都能順利開花結豆。」

●護兒行動

  有了種豆的體驗,我又選了一個上全天課的星期二,要每個孩子在衣服裡塞入一個氣球。我告訴他們:「你們要想像自己是個孕媽咪,大著肚子完成今天所有的活動。」

  一開始,個個小孕媽咪都覺得很有趣,尤其看到別人肚子隆起的模樣,更是笑得樂不可支。但是過了一兩節課,大腹便便的模樣已不再新鮮,倒是所帶來的不便對小孕媽咪造成困擾。

  「老師,大著肚子坐著上課、寫字,很不舒服!」

  「對呀,老師,這樣好熱呵!」

  「老師,這樣我要幫小豆子澆水,好不方便呵!」

  「老師,蹲下來撿東西,變得好麻煩呵!」

  「老師……」

  每節下課總有許多孕媽咪向我討救兵,而詢問最多的是:「老師,氣球可以拿下來了嗎?」面對孩子們一籮筐的請求、提問,我總是語氣溫和堅定的一一解答,並且請他們務必堅持下去。我說:「你們只當一天的孕媽咪,你們的媽咪當初可是小心翼翼的懷胎近十個月,才生下可愛的你們呢!」

  終於到了最後一節課,全班小朋友都通過考驗,沒有人中途卸下大肚子,也沒有人因為氣球破掉而「流產」。我請他們大聲拍手,為自己喝采,並分享心得。

  冠宇首先說:「老師,您知道我今天為什麼都沒下樓玩耍嗎?因為我怕別人笑我大肚子。」「對呀,我也是!」附和聲此起彼落。一聽別人說出想法,其他孕媽咪也不吐不快,人人搶著發言,於是各式各樣意見紛紛出籠:

  「哇!才當一天孕媽咪,我就覺得又熱又累又不方便,媽媽當初懷我的時候,一定更辛苦!」

  「對呀!氣球很輕,小寶寶比氣球重多了,媽咪懷孕時一定不輕鬆!」

  「肚子變大了,都不能穿漂亮衣服,而且做事情很不方便,我覺得媽媽好偉大呵!」

  聽完孩子的心聲,我告訴他們:「媽咪懷孕時,確實要面對身體變化及心情起伏等壓力,因此,要懂得珍愛現在的自己,並感謝父母的辛勞。」

  第二天,我讓孩子們完成「孕育生命體驗學習單」,寫下孝順長輩的具體方法,並請孩子回家一定要說出心中的愛與感謝,如果加上擁抱或是體貼的按摩就更好了!

彩繪孕媽咪 製作敬親卡

  除了護兒行動之外,也請孩子回家訪談媽咪懷孕的甘苦及身心的變化,並和媽咪共同回味懷孕時所拍攝的照片。接著,讓他們彩繪美麗的孕媽咪。孩子們彩筆下的孕媽咪生動有感情,每一張都訴說著生命的奇蹟與盼望。其中,詠翔畫中的孕媽咪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媽咪的臉頰流下一大顆汗珠。詠翔說:「我在媽媽肚子裡一定很調皮,所以媽咪特別辛苦!」

  欣芸媽咪在聯絡簿上回饋說,孩子在家會說貼心話,讓她十分窩心。看了欣芸媽咪的回應,我覺得應該讓所有家長都感受到孩子的回饋。因此,母親節前夕,我請孩子們動手製作敬親卡,把暖暖的愛傳送到長輩心中。

愛要融入生活

  「哇!老師你看,欣芸、愷麟、嫈捷的小豆苗開花、長豆莢了!」孩子們驚喜的發現。

  我告訴他們:「豆苗長得好,開花、結豆令你們欣喜。你們平安長大,學有所成,父母也會十分開心呵!」

  我讓孩子們畫下成長翻翻畫,並輪流上臺展示,說出夢想。透過種豆活動,孩子們明白長大不容易,因此,更懂得珍愛自己。
 
  活動只是一種提醒,其實不必透過特別的教學與活動,愛應融入生活。愛是進行式,我們都是主人翁,享受被愛的同時,也要懂得愛人,讓愛永不止息。


(98年5月11日刊登)
標題:情緒不分好壞都是老師
文/張黛眉
  明華從小乖巧聽話,對父母的要求都努力做到,就算不願意,也儘量配合。升上小五以後,明華常常感覺心裡有一股莫名的怒氣,尤其當功課壓力大,或是聽到爸媽指責時,就會出現想要大叫的衝動。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常常覺得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心中的怒氣壓抑下來。

  有一天,明華在學校發生了一連串不順心的事,回到家又聽到媽媽為了功課責罵他,那一刻,他忍無可忍的大叫:「不要再說了,我乾脆去死好了!」媽媽一聽嚇了一大跳,不知一向乖巧的孩子怎麼會突然說出這樣的話。

  明華看到父母難過、憂心,自己也很不舒服,但他不知道要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想傷害自己的念頭。

憤怒不是壓抑可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為不同的情境而引發喜怒哀樂的情緒。正向的情緒,例如興奮或開心,通常比較受歡迎;而負面的情緒,像是焦慮、憂鬱或憤怒,常被認為是不好的情緒,只要一出現就會讓人不舒服。

  最簡單、迅速逃避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壓抑它,不要管它。但問題是,情緒壓抑越久,累積的能量越強,最後反而會以更強烈的形式爆發出來。

  難道要放任情緒失控的發泄嗎?當然不是。壓抑不對,放任也不應該,到底要如何面對呢?

  這要從情緒真正的目的和功能談起。

情緒的目的及功能

  其實,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的老師,任何情緒的出現,都是為了引導我們了解自己,幫助我們指出內在的問題,然後去解決它,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因此,處理情緒最好的方法並不是任由它宣泄,也不是努力去控制情緒,而是要跟隨負面情緒,透過它的指引,協助自己找到真正的問題。

  所以,先別急著用各種方法隱藏情緒,否則它所要帶給你的訊息就看不見了。在你採用放鬆、深呼吸、從一數到十,或是打枕頭、大聲喊叫等情緒的治標方法之外,一定要問問自己,是什麼樣的想法和問題帶來這樣的情緒。

憤怒的背後有很深的無力感

  當憤怒出現時,身體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應,以及雙手握拳、咬牙切齒、音量變大、音調升高等行為反應。

  憤怒是一種「力量感」的展現,但憤怒的人內心有很深的「無力感」,要透過憤怒帶來力量,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憤怒可以讓人重新感覺到自己有力量去改善人際溝通方式,或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在生理及心理上,都可以變成強大的行動驅力去解決問題,以便進入下一個和諧的境界。

  因此,明華要做的不是繼續壓抑情緒,表現出父母期待的樣子,也不是去學習處理和控制情緒的方法,而是要問問自己:憤怒在告訴我什麼?明華的內心可能對自己的處境有很深的無力感。這個無力感可能是:

{1}課業的壓力太大,心理不勝負荷。

{2}生活中放鬆和留白的時間太少,沒有喘息的機會。

{3}父母的鼓勵不夠,覺得自己永遠達不到父母的期待。

{4}自我要求太高,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卻無力改善。

{5}自主性的需求,希望能有更多自己做決定的空間。

{6}媽媽說的問題自己都知道,但是不知道如何改善,每次聽到同樣的話,更加深內心的無力感。

  找到憤怒的原因,再對症下藥,要比直接控制或是宣泄情緒更重要。

用我訊息表達情緒

  當我們有情緒時,常常認為是別人造成的,總是希望別人改變,來減輕自己的痛苦,所以會把憤怒發泄在他人身上。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指責周遭的人:「都是你……害我……」這樣容易引起對方的防衛和辯護,造成爭論和攻擊。

  如果我們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明白是自己內心的想法和信念,造成自己的不舒服,就能改用「我訊息」來真誠的表達感受,並且尋求協助。

  明華可以用「我訊息」和父母溝通自己的狀態,例如:「媽媽,可不可以請你不要再說這些話,我覺得自己快要爆炸了。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有一股莫名的憤怒,我自己也很難過、很痛苦,很想找出原因。」通常這樣真誠的表達,都能得到對方的體諒,進而願意和你一起討論,幫助你找出憤怒的原因。


(98年4月27日刊登)
標題:關懷 希望 愛
文/俞珩
  當收到禮物時,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幸福呢?不過,對世界上有些貧困的孩子來說,獲得物質形式的禮物固然值得欣喜,但是最珍貴的是外界給予的關懷和愛。

  讓我們跟隨曾在阪神大地震中失去家人,從此發願將愛帶到全世界的森祐理,看看她如何藉著甜美的歌聲和微笑,傳達關愛和祝福,讓這些兒童心中重新燃起希望。

衣索匹亞 貧童心靈不貧瘠

  「渴——渴——請給我水!」這句話一再從一個雙脣乾裂的幼童口中說出。令人訝異的是,當他從公益團體人員手中接過礦泉水時,竟然沒有仰頭暢飲,而是如獲至寶的交由媽媽分享家人。

  這一幕在衣索匹亞上演的情景,深刻反映出在物資極度匱乏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心靈並不貧瘠。他們心中也有憧憬,「我想成為醫生。」「我要當老師。」「我希望開飛機。」一張張黝黑臉龐上的大眼睛裡射出光芒。不過,隨行的翻譯人員悄聲透露,其實每個孩子心中孵著一個更大的夢,那就是順利長大成人。

  這個卑微又巨大的夢想是多麼遙不可及!在這片上蒼不及眷顧的大地,五個孩子當中有一兩個在五歲前就成了早夭的天使;生來就染患愛滋病的寶寶通常跨越不了八歲的關卡。而幸運存活下來的寶貝,一日僅能以一餐餬口,他們日復一日的用瘦弱的身軀背著或頭頂著盛水的容器,花上五六個小時到有泉水處取水,烈日下的小身影隨時可能在荒漠中倒下。

  雖然夢想可能化為塵土,生存飽受威脅,但這些孩子的眼中仍閃爍著希望之光,他們用天籟打破了語言的隔閡,融合了膚色差異,也召喚了更多人無怨無悔的投入救援的行列。

蒙古 流浪街童有居所

  「請你買一包吧!」一個瘦弱的孩子拿著一小包口香糖,怯生生的向路人兜售。在蒙古天寒地凍的烏蘭巴托街頭,不時可以看見這些衣衫襤褸的街童,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際遇卻大同小異,不外是父母失業、酗酒,因受不了家暴而逃離冰冷的家。縱然嚴冬時候戶外的氣溫可能低到攝氏零下三四十度,但流浪街頭的日子至少可免受皮肉之苦。

  這群三四歲到十七八歲的流浪族群,成了都市裡的幽靈人口,在飽受經濟風暴衝擊的大環境下,他們是被忽視的一群。在大雪紛飛的漫漫冬日,他們面臨最嚴苛的挑戰,為了取暖藏身地下排水溝,或是酒後醉臥街頭,結果不是被破裂的熱水管滲漏出的熱水燙傷,就是再也見不到次日的晨曦。

  在歷經無數晦暗的日子後,這些孩子的眼前終於露出了一線曙光,在宗教團體、世界救援組織的援助下,部分流浪的街童有了棲身之處,也陸續回到校園。如今已褪下滿身的滄桑,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靦腆的孩子們雖然無法和森祐理溝通,但是從他們跟著福音歌曲律動的身影,印證音樂是撫慰心靈最好的語言。

泰國 海嘯災童 守護家鄉

  「海嘯過後,我的心裡很難過,因為我失去了親愛的家人。不過,我看著大海,還是覺得它很美,我希望天天看到它。許多人建議我應該搬離海邊,但是我愛我的土地,為什麼要離開呢?這裡是我的家鄉啊!」這是一個劫後餘生的泰國南部小學生阿杰分享的心聲。

  阿杰居住的偏遠漁村僅有一所小學,在海嘯來臨時毀於一旦,復建的日子遙遙無期,不過,在臨時教室裡卻放置了數十部電腦,小朋友幾乎一人一機,源源不斷湧入的高科技救援物資和斷垣殘壁的環境有些不搭調。

  大海吞噬了災民的親人,摧毀了他們的家園,但是阿杰和多數人都選擇留下來,接受事實,面對挑戰,也許心靈的創傷永遠無法忘記,但是唯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最踏實。

  這片從滿目瘡痍中重生的大地也教導他們,如何用愛包容,重新擁抱世界。

森祐理小檔案

  森祐理畢業於日本京都市立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

  二十三歲時,她一度在演唱歌劇中途失聲,在宗教的撫慰下回復嗓音後,展開福音歌手生涯。從此巡迴世界各地演唱,擔任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的親善大使,以及世界展望會的協力歌手,期盼以歌聲祝福世人。

分享

  旁人常好奇森祐理和不同語系國家的孩子如何溝通,其實這也是她當初的顧慮,不過,在一次演唱會後,她深刻領悟到微笑和音樂是地球村民共同的語言。如今,她更愛上天交付的任務,也深深愛著這群啟迪她的天使。


(98年4月20日刊登)
標題:金融風暴創造機會教育
文/張雅惠
  金融風暴影響之廣,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都感受到了。然而金融風暴所創造的機會教育,也在美國高中的社會經濟和數學課引發共鳴。

  在印第安那州的勞倫斯中央高中,數學老師傑克遜在班上教起了連許多成人都不懂的房貸與信用卡利率的運算方法。他告訴學生,學會算這些數字,一輩子都受用,不容易被騙。他還特別強調節省開支與理財的觀念,要學生看清楚錯誤的決定,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教子女如何用錢,應該是家長的責任,但金融危機暴露了一般大眾對於濫用貸款的無知,目前印第安那州與堪薩斯州正考慮立法將個人理財加入幼稚園到高中的課程中。

  在舊金山的羅維高中,教經濟學的史拜爾熙老師為學生解說當前的經濟衰退並非永久現象,歷史上經濟發展有起有落,有跡可循,不必太過恐慌,要學生努力充實自己,等待景氣回春,因為工作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雖然不需要恐慌,但史拜爾熙老師認為,學生應該了解華爾街運作的基本模式,為什麼銀行會關門,信用會破產?學生對財經字彙必須有基本認識,例如fixed rate(固定利率),並不是真正固定不動,要看銀行的資金成本而定。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青少年必須多修習一些財經學分,未來,高中生都要具備財經常識才行。

  在密西根州的汽車城底特律,汽車廠紛紛面臨倒閉的危機,於是距底特律不遠的發敏頓高中教經濟課的顧斯法遜老師抓住了這個機會,在班上舉辦模擬參議院聽證會,讓學生扮演汽車業主,向國會陳述他們需要過渡性貸款的需求。這個活動讓學生感到十分震撼,因為許多學生的家長就從事汽車業,當他們談到這個行業的危機時,不再事不關己,他們會聯想到自己父親的工作會不會不保,家裡的房貸會不會付不出來。

  在市區裡,法拍屋已經不是罕見的景象,在金融危機中,政府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來挽救私人企業,該不該讓經營不善的企業依靠政府度過難關,政府可以挪用納稅人的資金來挽救私人企業嗎?原本看似嚴肅的國家社會經濟議題,在高中生的課室中被熱絡的討論。

  政府如何處理金融危機,翻開歷史,看看過去,青少年的學習從切身的經驗出發,縱貫了歷史,橫跨了地方到國會。這就是金融風暴帶來的機會教育。

分擔家務 精打細算 青少年共體時艱

  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羅諾克郡的葛藍瓦高中,韓克老師的個人理財課上,二十名學生中有十名報告他們家中有親人失業。一名學生借給父母兩百美元付帳單,另一名學生說她已經強迫自己不再去咖啡店購買四塊美元一杯的冰品。十五歲的雅麗撒,利用週末到親戚家幫忙打掃,賺錢貼補家用。

  即使父母沒有失業,聽到親戚如姑姑、叔叔失業,青少年也會擔心父母可能需要幫忙,擔心他們上大學的學費不夠,必須賺錢養家而無法升學,也擔心暑假打工的機會沒了,因為工作不好找。

  許多青少年懂得共體時艱,可以體會父母告訴他們,由於經濟不景氣,他們必須少看電影,減少外食,並且在家做飯,出去用餐要到一般的餐廳,第四臺不能看了,手機要停用,耶誕禮物也可能沒有了,甚至零用錢都得靠做家事來賺取。

  由於公司裁員,人手不夠,家長必須加班,所以家事得靠孩子多分擔一些,例如照顧年幼的弟妹,這些事青少年都能配合。在不景氣的時候,家人反而更能團結,共度難關。孩子學會分擔家事,培養正確的用錢態度,懂得精打細算與節制,這些課題都是在富裕的時候無法學到的。


(98年3月30日刊登
標題:草頭寶寶 生死教育初體驗
文/范玉婷、朱惠瑜
  六年級生命教育課程即將接近尾聲,回想生命教育課程從最基礎的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到人與人相處,最後是探討生命價值、死亡與信仰。對六年級的孩子談論生命的結束雖然沉重,卻是重要的課題。因為有終點,過程才顯得如此寶貴,生命永恆的價值才值得被追求。

  該如何設計深入淺出的活動,來帶出此次生命教育主題,讓學童在過程中體會生命的可貴,進而熱愛生命、樂觀進取,並坦然面對死亡呢?望著陽臺上已經枯萎的草頭寶寶(這是小朋友參觀臺大園藝系帶回來的),我靈機一動,何不利用草頭寶寶來進行體驗活動,讓小朋友體會一下照顧者的心情,又可以在兩個月內看見生命週期的變化,也不會造成太多的後續處理問題。

  在校長及六年級導師的協助下,草頭寶寶的製作在各班展開。學童興奮的設計出各種造形,豐富的創意令人嘆為觀止。有的小朋友說:「我要把它塑造成電影裡的外星小寶寶,很酷呵!」還有的說:「我希望它像貝克漢一樣帥!」

  經過兩週的辛勤澆水及努力照顧,草頭寶寶的「頭髮」長出來了。一個個學童滿是成就感,當母親的甜蜜寫在臉上,取名字,剪頭髮,和它說說話……宛如呵護自己的小寶貝;甚至寫下日記,記錄草頭寶寶的成長過程。例如以恩就說:「我的草頭寶寶是大胃王,一倒水下去,它就馬上吸乾,真可愛!」

  除了喜悅,當然也有擔憂,小朋友害怕草頭寶寶禿頭、生病和死去。凱捷說:「我辛勤的澆水,好擔心它長不出頭髮!」雲襄說:「知道它即將死去,我的心頭悶悶的!」

  小朋友的領悟力很高,照顧草頭寶寶的過程,讓他們深深體會照顧者的心情,更用心經營短暫的相處時光。

  兩個月後,草頭寶寶將邁向生命終點,如何勇敢面對它的離去,讓自己沒有遺憾,並發揮創意來紀念它?這個重要的課題就讓小朋友自己去細心體會了!

小朋友心得感想

體認生命短暫 要把握當下

  ●映同:「草頭寶寶就像我的孩子,看著它一點一滴的成長,同時也慢慢的老化,真的很心痛,但我知道這就是生命。」

  ●姳贏:「我學到要如何照顧別人。照顧草頭寶寶,就讓我想到爸媽辛苦的照顧我們。」

  ●冠璇:「當它日漸成長茁壯,我體會到生命的喜悅。它多長一根草,我的心就多翻一個筋斗;當一根草枯萎了,我的心就像被烏雲遮住,沒有陽光。」

  ●絹雅:「這讓我知道生命的短暫,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要蹉跎歲月。」

  ●承頡:「我會在它短暫的生命裡,好好的關心它、照顧它,讓它順利度過!」

  ●心瑀:「我會製造美麗又開心的回憶,讓它在我心中永不消失!」


(98年3月16日刊登)
標題:爸媽謝謝您
文/湯玉萍
  每週四最後一節課是特別的日子,因為我嘗試將「生命道德教育」,運用在國小彈性課程中。這對我來說是挑戰,也是師生共同學習成長的機會。

  「爸爸謝謝你,我的依靠就是你,讓我無憂無慮,哪怕路上多崎嶇。媽媽謝謝你,我的希望來自你,教我追求真理,照顧我寸步不離。」孩子曾經邊唱這首歌邊流下眼淚。為了讓學生更能體驗母親懷孕的辛苦,我設計了「父母體驗站」闖關活動。孩子們帶著既新奇又緊張的心情,迎接我給他們的挑戰。

肚子綁上水球 體驗父母辛勞

  實施這個闖關活動是個大考驗,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讓學生體驗在肚子綁上水球,必須承受全校師生的眼光,如何讓學生勇於面對挑戰,例如:水球破裂,別班同學的嘻笑,上廁所或進行掃除等工作時身體上的不便……都是我在課程上要一一突破的難題。

  當孩子們綁著水球去上科任課時,要防止別班同學來拍打水球。活動中就有孩子問:「老師,別班的同學一直打我的水球,我的小孩如果『破』了怎麼辦?」

  孩子們還要學習綁著水球做家事,例如拿抹布擦地板,整理教室環境。他們都會邊做邊說:「老師,好難彎腰呵!」類似的話語在教室中此起彼落的響起。我告訴他們:「你能感受到母親懷孕時的辛苦和不方便了吧!」

  「老師,尿布好難包呵!」進行到包尿布這一關時,小朋友個個七手八腳,搞不定一片尿布,才發現看似簡單的動作,自己實際操作起來還滿困難的!他們回想小時候,爸媽每天要幫他們更換那麼多次尿布,現在更能體會父母的辛勞。

  闖關活動完成後,全班共同討論、分享體驗新手媽媽的感受。孩子們大都表示,以後會體貼父母,幫忙做家事,要做個乖孩子,好好孝順父母,不會再隨意發脾氣了……

  也有孩子說:「希望同父異母的兄姐,能體諒親生母親離開的苦衷,不要放棄找媽媽的念頭,父母永遠是我的天使。」

  「我好難過!因為我沒有媽媽。身上帶著水球時,我滿腦子都在想媽媽。媽媽,您怎麼可以把我生出來就走了!我不要再失去任何一個家人。雖然您在天上,我還是很愛您,謝謝您生下我。」

  課程結束後,這個思親的孩子哭著來找我,眼淚一直流,我抱著她、安慰她,告訴她媽媽在天上會知道她的心意,要她別再難過了!

  聽到他們訴說心裡話,我也不禁潸然淚下,心疼孩子對愛的渴求。但是我的感動不是孩子體驗到母親的辛勞,而是我看到了每一個幼小的心靈,燃起了光明的燈火。

單親孩子 流露對愛的渴求

  這次體驗課程的結果是我始料未及的!從孩子的分享單中得知,我觸動了某些單親孩子內心那塊渴求愛的角落,他們在課程引導中會掉淚,但都不敢讓同學看見,因為不想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讓我看了好心疼。但是值得高興的是,孩子能用正面的想法來體貼父母,能理解父母管教自己背後的原因和苦衷,學習做個孝順的孩子。

  從事「生命道德教育」教學,我喜歡和孩子互動,看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蛻變,常常令我很感動。孩子們在課程中學會對世界、對自然、對人,都有一分關懷、體貼與感恩的心。

  在一次次教學中啟發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改變孩子與周遭人事物的互動,並點燃孩子的心燈,是我最大的期望。



(98年3月9日刊登)
標題:課業壓力 不要怕
文/張黛眉(資深臨床心理師)
  很多人都認為,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不過,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有很高比例的小朋友覺得自己不快樂。在煩惱排行榜上,課業壓力一直是前幾名。另外,每十個小朋友中有兩個小朋友晚上會失眠,主要原因也是課業壓力太大。你是不是也有課業壓力的煩惱呢?

檢視課業目標 和能力是否相當

  在求學的過程中,適度的課業壓力,可以激勵學習動機和成就動機。什麼叫做「適度的壓力」?就是面對與自己能力相當的挑戰時,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達到目標。當成功克服一件原本看似困難的事情時,會產生難以言喻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換句話說,就是所面對的挑戰有一點難又不會太難時,最能激發一個人的鬥志,讓人有意願去嘗試和努力,並且期待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相反的,當所訂的目標超過自己能力太多時,過度的課業壓力會造成許多問題。有的人會出現拉肚子、頻尿、掉髮等生理的症狀,有的人則會出現睡不著、緊張、害怕、脾氣暴躁、愛哭、憂鬱、自我放棄等心理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殺的想法。所以,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該不該有壓力,而是對自己要求的標準訂得是否恰當。

課業壓力五來源 功課好也有壓力

  如果認為只有功課不好的人才有課業壓力,那你就錯了。不論是功課名列前茅或是成績吊車尾的人,都可能會有課業壓力的困擾。

  一起來看看過度的課業壓力有哪幾種情形:

  一、自我要求高。從小功課好,長期得到師長的肯定與讚美。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想法,認為一定要維持在班上前三名或是第一名,才是好孩子,才值得被愛。因此,每次考試得失心都很重,這樣緊張的心情反而更容易表現失常。如果真的退步了,而自己又沒有辦法接受事實,就會越來越有壓力,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二、父母期望高,要求多。因此,考試怕考不好,怕回家被父母責打。偏偏自己的興趣不在念書,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怎麼都提不起興趣;但父母的標準又很嚴格,每天都活在恐懼的陰影中。

  三、有些人是遇到自己有困難的科目,或是很嚴格的老師,就容易緊張害怕。久而久之,每次要上這門課時,就會出現發燒、頭暈、肚子痛等症狀,用身體的反常來逃避壓力。

  四、有些人明明很用功,但成績就是不理想。因為找不到讀書的竅門,永遠都在挫折中,最後只好放棄。這種人並非能力不好,只是沒找到正確的方法。可以向功課好的同學請教,或是去買幾本談讀書方法的書來幫助自己。

  五、情緒困擾而無心讀書。像父母常吵架,或和同學相處不快樂,都可能是無法專心課業的原因。這時就要找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可能是父母或老師),談一談自己的煩惱,請求協助。當問題解決,或是心態想法改變了,課業自然就會進步。

解決課業壓力妙方 找出特長 做真正的自己

  我們一直以為,一定要透過比較和競爭,才能出人頭地,成為人生的贏家。所以在學生階段,課業成績常常被拿來當作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根本無法比較。真實的快樂是在工作及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興趣、特質及美德,做自己喜歡而且能勝任的事情,為自己也為別人付出。

  每個人都要隨時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特長、優點、個性和喜好,從中培養自己的特質。想一想,你在哪些方面特別擅長,是整理房間、做菜、運動,還是寫作、說笑話、表演、養寵物……

  你在做哪些事情時會渾然忘我,甚至廢寢忘食,是研究昆蟲、畫畫、拼圖,還是研究古埃及文物、玩數獨、看某一類的書……?先暫時放下課業成績的評量標準,從這些日常生活的線索來發現自己的特色。

  每個人生下來就不同,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和價值。了解自己的特色,唱出自己心裡最想唱的那首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價值觀已經過時了,現在流行的是「你好,我也好」的雙贏思想。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特長,分享自己擁有的能力,彼此合作,互相幫助,都可以活得快樂而有意義。

(98年2月23日刊登)
標題:罕病兒巫以諾 旅行開拓視野 展現愛心
文/古文
  就讀臺北市民族國小六年級的巫以諾,罹患罕見疾病尼曼匹克症,活動及語言能力受損,上下樓梯需要有人攙扶,說話也變得緩慢。但是巫以諾不封閉自己,透過旅行拓展視野,發掘美好的事物,並以一顆關懷的心,儲存零用錢,捐獻給非洲兒童。巫以諾認真生活的態度,舞動精采的生命奇蹟,獲得二○○八總統教育獎的殊榮。

出遊培養親情 考驗默契

  透過國內外的旅行,巫以諾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他曾到埃及旅遊,伴著星光,騎駱駝登上西奈山看日出;他到過以色列,走訪耶穌釘十字架的苦難之路,躺在死海上享受漂浮的樂趣;他前往日本,拜訪童話王國迪士尼樂園;另外,新加坡和香港也有他們一家人的足跡。

  趁著春節假期,巫以諾和家人到花蓮與高雄遊玩。巫以諾說:「全家一起出遊,非常開心。看著花東縱谷的一片波斯菊花海,心情也跟著放鬆了。」巫以諾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到其他國家旅行,欣賞更多的綺麗風景,他曾在電視上看到馬來西亞的摩天雙塔,希望有朝一日能走訪吉隆坡,一睹摩天雙塔壯觀的建築。

  巫以諾的父親巫錦輝說,生命既短暫又脆弱,很多事不能等待,要把握當下。「以諾和姐姐都生病,旅行過程中,吃住都不方便,身體也不舒服,但是旅行就像是全家人的年度考試,培養一家人的默契,也讓全家人享受很好的互動時光。」

捐零用錢 助非洲兒童

  巫以諾從小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儘管身體不適,他仍然奉獻一己之力,幫助更需要幫助的兒童。幾年前,他聆聽曾到非洲當志工的醫生連加恩演講,得知非洲小朋友沒錢讀書,決定存下零用錢,幫非洲小朋友繳學費。

  巫錦輝笑說,小小年紀的巫以諾沒有賺錢的能力,只好乖乖做家事,幫忙洗碗掃地和打掃社區,賺取少少的零用金;還會充當家中的風紀股長,負責檢查誰沒有隨手關水、關燈,誰上廁所不掀馬桶蓋,賺取「檢舉獎金」,就這樣,積少成多,巫以諾把這些錢一點一滴存起來,累積了五個撲滿。

  後來,巫以諾捐出小豬撲滿,把它們送到非洲幫助貧苦兒童,也因此被邀請參加孤兒院的開幕典禮。巫以諾在攝氏四十五度的高溫下,和當地兒童一起玩耍,打非洲鼓,享受了一段純真美好的時光。

  巫錦輝說,非洲兒童雖然在困苦的環境中生長,總是吃不飽,也常常生病,但是樂天知命的個性,讓他們臉上沒有太多愁容,也讓巫以諾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豁達,具有正面的意義。

敞開胸懷 勇於嘗試

  「獲得總統教育獎的感覺很好,我最想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得獎。」巫以諾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教會長大的他,在發病後接納了生病的自己,懷抱感恩的心,面對生命中的困境。

  巫媽媽周麗玲說,生病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但是信仰給了以諾依靠,讓他在挫折中見證上帝的愛。特別是聖經上的話語,讓他擁有盼望,給他很大的安定力量。

  在學校,巫以諾會關心其他需要幫助的同學,為同學禱告。特教老師盧依欣說,巫以諾和一名一年級的小女生一同上語言訓練課,他總是很有耐心的帶著小妹妹拼讀認字,下課時間還會大方的分享餅乾。

  盧依欣說,許多身體不便的孩子會排拒新事物,但巫以諾願意敞開胸懷,嘗試各種新鮮事,讓自己擁有更多可能。「他大方,喜歡與人相處,雖然語言能力退化,還是願意和人互動。」

  盧依欣也表示,巫以諾的父母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實,以宗教信仰昇華心中的傷痛,用微笑面對醫療與用藥的試煉,盡心照顧孩子,帶他們參與很多活動,是特殊學生家長很好的榜樣。

(98年2月16日刊登
標題:歲末感恩日
文/連淑真
  每年的最後一天,是屏東縣東隆國小的「歲末感恩日」,學校會在這一天舉辦許多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活動。在舊年度的最後一天,感謝一年來的平安健康;在新年度的開始,藉由生命鬥士的經驗分享,讓大家發現生命的價值與美好,期許來年充滿鬥志,努力進取。

冬衣福袋 送溫情

  寒冷的冬天,是最需要關懷的季節。低年級的學生人手一袋舊衣,參與捐贈舊衣的活動。慈濟的師兄師姐們帶來溫暖的手語歌表演。透過歌曲,學生學習真善美的品德,雙手合十,聲聲的感恩,讓他們知道施比受更有福。

  歲末,校長也特別贈予校內低收入戶學生每人一份福袋,勉勵他們多充實自己,雖然現在家中經濟不富裕,但是只要肯努力,將來仍然有機會出頭天。

生命鬥士演講 活著真好

  當生命鬥士劉大潭以獨特的走路姿勢進入禮堂,全場師生個個睜大眼睛,發出不可思議的驚嘆聲。若非親眼所見,怎能想像他四十幾年來,都是像這樣用手抓住腳踝,佝僂著身子走路。他從小學到大學,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排除萬難,只為一圓求學夢,他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考試總是第一名,就連發明也是樣樣得第一。

  聽完劉大潭傳奇的人生故事後,學生對生命有了更深的體認:身體的殘障並不會注定一生無用。劉大潭認為身體殘障,反而多出許多時間思考,造就他成為一位發明家。

  有了這樣的楷模,學生各個踴躍提問,原來劉大潭的成功祕訣是「預習」加上「問問題」。這一場演講聽下來,大家獲益良多,相信比課堂上的叨叨絮絮更有說服力。

重生教師 分享悲喜人生

  二十三歲罹患尿毒症,洗腎五年,十二年前換腎成功,讓教師黃招榮對生命重新燃起希望,他將自己這段人生悲喜交加的寶貴經驗,製作成七十二張簡報與東隆的教師分享。

  這段感人的故事,也被選入國小六年級的教科書中。能夠與本尊見面,並透過黃招榮老師親自口述,搭配一張張的簡報圖片,呈現他每個階段的真實畫面,讓所有在場的老師動容。

  經由黃老師的解說,才知道造就他重生的背後功臣,是美麗的天使——伊麗莎白及她父親韋伯醫生,而且也可以說是「器官捐贈」這分大愛,讓黃老師重生。當年腦死的伊麗莎白才二十三歲,是她的父親遠渡重洋,親手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讓原本在地球兩端互不相識的兩個人,因為器官捐贈的大愛,從陌生變熟悉。雖然語言無法溝通,但是當他們兩人相擁而泣的畫面呈現出來時,大家都知道這就是人性最高價值的展現,也是生命教育的最佳典範。

  東隆「歲末感恩日」,透過每個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全校師生參與,相信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這一天,東隆國小的師生都會過得既充實又感恩。

標題:溫馨傳愛
文/陽光基金會
  可愛的仟璽,出生後左邊臉頰就被血管瘤占據,仟璽的媽媽樓曉東將每天帶著仟璽求醫的過程,透過最真誠的文字記錄下來,並在陽光基金會的協助下出版了繪本《天使太用力》。而以《天使太用力》為主題的第一屆陽光公益獎,吸引了數百名部落格朋友熱情參與,也讓更多人認識顏損家庭的成長歷程。

  陽光基金會還將格友們的精采作品,收錄在《陽光筆記書》及多媒體光碟裡。透過這些作品,可以看見顏損兒成長的艱辛與努力。

  所有義賣所得,都將幫助更多「小陽光」在生理、心理重建的路上獲得更多支持。

  ●活動網頁:http://www.sunshine.org.tw/nbook/default.asp

  ●諮詢專線:(02)2507-8006分機502~509

(98年2月9日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的頭像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一個後山花蓮來的鄉下孩子,在北縣成功打拼的真實血淚奮鬥故事。

    法律與教育小魔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