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琬瑜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誘因,例如渴望擁有可愛的動物當作寵物,但這些經歷對於孩子和父母都是考驗。
八月下旬的一個週末,我們全家在外用餐,巧遇女兒小咕嚕的同學一家人。小咕嚕同學的爸爸是獸醫,開了一間動物醫院。熱心的他時常去女兒的幼稚園擔任義工爸爸,小朋友與他非常熟稔。他對小咕嚕說,動物醫院最近有一隻白鼻心,是在清大後山撿到的野生寶寶,發現的時候有三隻,一隻被野狗咬死,一隻肚子受傷縫合後,活了三天也死了,只剩下健康的這一隻等著被領養。
因為孩子們對動物的熱愛及強烈的好奇心,爸爸便帶著小咕嚕和哥哥小瑀魚去動物醫院探望這隻小白鼻心。
獸醫抱出剛喝完奶窩在碎報紙堆中休息的白鼻心,讓小咕嚕、小瑀魚輪流抱一抱、摸一摸牠。就這樣,兩雙怯生生的小手,兩雙熱切的眼神,帶點好奇、緊張,與一隻來自野外的哺乳動物開始了第一次的接觸。白鼻心寶寶還突然在小瑀魚的手上撒了一泡溫溫熱熱的尿。這隻活生生、有點羞怯的動物,一定給了孩子十分奇妙的體驗。
獸醫說,動物醫院時常有熱心人士送來流浪動物,但是室內空間有限,只能將牠們養在小小的籠子裡,等待善心人士收養,他為此感到負擔沉重與苦惱。
小咕嚕和小瑀魚看到白鼻心可愛的模樣,又憐又愛,不斷詢問我們是否可以收養。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於外界的引誘很難抗拒,他們不清楚一旦決定飼養以後,就必須長期負責的實質意義,包括我們長程旅行的時候,如何照顧牠;當牠逐漸長大,不再適合小籠子時住哪裡;甚至成年後,逐漸展現野性而變得凶猛時怎麼辦……
獸醫說,這樣幼小、尚未離乳的白鼻心,放回野外大概也很難存活,如果有人領養,對牠來說反而比較好。獸醫認為,飼養寵物不需要考慮太多。
我和孩子的爸深知,白鼻心原屬於開闊的荒野與自然,不適合在籠中飼養。就算我們能供應良好的物質條件,也無法複製牠所需要的活動空間、自由與充滿生存挑戰的環境。那麼,成為寵物的牠,還能算是真正的白鼻心嗎?
回家後翻閱了相關書籍,找到介紹白鼻心的那一個篇章,我為小咕嚕解說白鼻心在野外的生態,以及不適合當作寵物的原因。
在看到可愛的白鼻心寶寶的當下,確實很容易一時衝動而做出收養的決定;但最後我們還是拒絕了。小咕嚕和小瑀魚時常回想起那隻小白鼻心惹人憐愛的模樣,只是漸漸懂得按捺住那股想要擁有的衝動。
一個多月過去了,不知道那隻小白鼻心是否仍留在動物醫院,還是被人領養了?我們一家人只能默默的祝福牠能幸運的重返野外,過著沒有牢籠的自在生活,做一隻有尊嚴的白鼻心。
標題:生日會的分享省思
文/陳惠玲
這天,阿量一早進教室就興奮的告訴我:「老師,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請班上小朋友吃東西。等一下媽媽會幫我送來。」不久,我看到阿量的媽媽拿著大包小包走進教室。阿量高興走到禮物旁邊,忙著一一分送,我心中卻有說不出的難過,因為阿量在班上的人際關係並不好,下課時常一個人,分組時也常被忽略,我一直苦思要如何改善這種現象。
我靈機一動,這不就是一堂很好的「生命教育」課?我告訴學生,今天要進行「分享、省思及執行」活動。在幫阿量慶生前,我說出我的觀察:「老師看到阿量雀躍的幫全班準備食物,他仔細的確認每個人是否都有三份,口味有沒有重複,是不是每個人要的。下課時,老師也看到大家圍繞在阿量身邊,像小麻雀般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告訴阿量自己喜歡什麼口味。」
我語重心長的告訴小朋友:「我每天幾乎都看到、聽到同學對阿量的不友善。如果你對阿量很友善或願意協助他,就可以開心的分享他的生日禮物;如果你平常對他不友善,怎麼好意思拿他精心準備的禮物呢?如果是我,我覺得慚愧,因為我無法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時,班上一片靜默,學生們低頭不發一語,似乎在反省,阿量則默默流著眼淚。安靜了幾分鐘,我又再度開口告訴學生:「經過今天,你們又成長了,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幫助阿量,記住阿量對大家的美意,並且把今天的反省及心情記錄下來。」
最後,全班大聲的對阿量唱生日快樂歌,看到阿量的表情,看到學生分享食物快樂的神情,看到和阿量處不好的同學向他道歉時,我好感動,因為我幫助了一個被邊緣化的孩子,也讓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洗禮。標題:把不美好變美好
文/謝莉芳
上個月,聽障奧運在臺北圓滿落幕。這是一場受到國際矚目的賽事,許多聽障選手不斷努力在各項比賽中超越自我。對於家中也有聽損孩子的我而言,感受特別深。雖然我的孩子年紀還小,運動不那麼拿手,但我們仍為這些選手感到驕傲,希望孩子不管在哪裡,未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能有運動精神。
最近從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生下一個聽損孩子絕不是懲罰,但如果沒有盡力去做好這個上天給的功課,就真的會得到一生都難以平復的懲罰——後悔。
女兒今年十歲,已經能夠口齒清晰的與人交談,語文能力也不比同年齡聽力正常的孩子遜色。女兒在兩歲兩個月的時候,植入了電子耳,一向不相信奇蹟的我,卻看到了奇蹟!電子耳讓她走進了有聲世界,聽力大大提升,也讓我第一次聽到了她的聲音竟然是如此清晰悅耳。
四個月後,女兒說出了第一個詞彙,後來在語文方面的進步神速,電子耳對她的學習產生了虹吸作用,讓她的能力得以源源不絕的被開發出來。雖然她兩歲半才出現第一個詞彙,但是五歲時的語文能力評估,已經超越了六歲小孩發展的常模。
進入國小以後,老師們也給予女兒磨鍊的舞臺,不管是朗讀、演說、說書,都能夠讓她展現自信,在各項比賽中也都有傑出的成績。
今年暑假,女兒參加了國語日報與臺灣大哥大基金會合辦的「不一樣的聽說世界——聽障兒童才藝比賽」,在朗讀比賽得到特優,童詩簡訊比賽得到優等,賽後還意外收到教育局長吳清山透過學校轉交的鼓勵信件,讓我們相當感動。
我問女兒:「你覺得上帝創造你最特別的地方是什麼?」
女兒寫道:「祂給了我一對聽不見的耳朵。」
我再問:「你覺得自己最好的地方是什麼?」
她回答:「我說話字正腔圓,很會演說。」
一件原本看起來不美好的事,卻能在科技和眾人的努力之下,有了今日這般的美好。一位長輩曾經這樣對我說:「你和孩子的一切,是要告訴別人這社會的美好!
標題:以聽障朋友為師
文/張黛眉(臨床心理師)
聽障奧運圓滿落幕,選手們個個表現搶眼,開幕式千手觀音的表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聽障人士因為聽覺障礙,其他感官反而特別靈敏,因為聽不到這個世界嘈雜的聲音,更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把它做到淋漓盡致。許多聽障生的父母都發現孩子擁有特殊才能。當焦點從彌補孩子的殘障,轉移到發展他們所擁有的能力時,往往會有很高的成就。
從聽障朋友身上得到的領悟也適用於所有人。一般人過度強調五官的感知能力、大腦的認知功能,反而容易忽略了心靈的感知能力、直覺的創造能力,以及人與人間真實情感的交流;往往只有在某些特殊孩子身上,才會看到那些被忽略的能力被展現出來。其實,他們只是藉由身體不同的配備,來展現一直被人類忽略的潛能與特質。
許多聽障朋友不會用語言溝通,卻可以用手語、表情或心電感應的方式溝通,他們很容易了解彼此心裡的想法。這種能力一般人也有,只是我們過度依賴語言作為傳遞訊息的方法,而忽略了心靈的敏感度。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可以操弄語言來欺騙別人,但非語言的訊息,像表情、動作和姿勢,往往會露出馬腳。人與人之間的直覺感應與同理心,其實比語言的溝通更準確和真實。所以聽障者常常能夠直覺的讀出人的心思和意圖,感應到內心的真實感情和意念,他們的世界少了偽裝和虛假,反而比較單純、直接。
這些特殊的朋友用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我們看見生命的韌性和勇氣。如果能夠親近他,了解他,進入他的世界,同理他的感受,將能體悟出許多智慧。換個角度說,這些特殊的朋友是我們的老師,教會我們在一般的狀況裡經驗不到、體會不到的事,也教會我們珍惜擁有,學會感恩和分享。
(98年10月19日刊登)
標題:在災難面前做主人 學童創作心靈重建繪本
文/張雅惠
國際紅十字會在九一一恐怖攻擊、美國卡崔娜颶風過後,創立了一個常規性的災難教育網站:「Masters of Disas-ter(在災難面前做主人)」,裡面有許多發人深省的生命教育故事,值得剛經歷八八水災的我們參考。
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沿海的灣風小學,一年兩度遭受颶風侵襲,被迫關閉十九天。學生災後重返學校時,雪俐曼恩(Shelley Mann)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受驚嚇的情緒需要抒發,於是鼓勵他們把親身經歷的故事講出來。
課堂上的討論,讓許多主題一一浮現,曼恩老師開始在走廊的壁報欄上,布置災難經驗分享海報,讓學生針對不同主題,分門別類的把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內容有:親人死傷的情形、被迫離家的時刻、沒有電的時候如何度過、最深刻難忘的一幕、當救援人士到來的時候……
當學生熱情分享時,也是他們走出恐懼的開始,因為在可怕的經驗一幕幕重演的同時,可以感受到自己仍然活著的生命力與社區給予的溫暖。
曼恩老師看著充滿情感的海報,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把豐富的經驗分享變成一本書,讓更多孩子知道大難不死,活著就有希望。於是她開始和學生腦力激盪,利用簡報軟體呈現不同主題,並利用「思緒組織圖」,引導學生把點點滴滴的受災過程串成一個故事。
最後,大家決定這本書的內容是:一位祖父為孫子講述當年颶風來襲的可怕經驗。故事從防範颶風的到來開始,到被迫撤離、災後回到殘破的家園、在星光下煮食、住在臨時搭建的避難營,一直到最後重返家園。
學校美術老師也熱心的輔導學生畫插畫,讓這本書成為道道地地受災兒童為受災兒童所創作的心靈重建繪本,書名是《When the Hurricane Blew(颳颶風的時候)》。內容不但有故事,還有防災小點子,以及沒電的時候可以玩的各種遊戲。
其實一開始,師生沒有想到要出版一本書,只是要把自身受災的情緒釐清,走出害怕的陰影,面對災後的人生,重新燃起希望。沒想到這個分享經驗的過程,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受災經驗,可以引導其他地區受災的小朋友找到可循之路,使這些小朋友也能在遇到災難後,一步步拾回信心與歡笑。
標題:聽奧 我們沒有缺席
文/林正鳳
「把握『聽奧』在臺北舉辦的機會,讓孩子認識什麼是運動精神,並開啟他們對弱勢族群的關懷。」這個念頭一直浮現在我腦海。「亞洲第一次,臺灣的驕傲」,這是在臺北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的「聽奧」宣傳標語,而身為臺北市民,怎麼能夠在這重要的一刻缺席呢?
「小朋友,知道聽奧的由來嗎?」「聽奧比賽強調的是什麼?」「參與聽奧比賽的,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我利用導師時間,和孩子們討論「聽奧」是什麼樣的比賽,和奧運、世運的比賽內容有什麼不同,以及面對聽障人士,我們要表達的是什麼。我依照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一步步帶領孩子認識──「臺灣的驕傲」。
透過九月六日國語日報日日談〈支持聽奧 關懷弱勢〉的文章,讓小朋友了解「聽奧」的重點,並從中獲得許多啟發。
「老師,他們好厲害呵!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當小朋友看到「聽奧」開幕式的表演影片時,驚嘆聲、讚美聲在教室裡此起彼落。
「千手觀音表演,動作整齊畫一,真不可思議!他們的『毅力』和『堅持』,戰勝了先天的不足,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是班上作文高手小玫在「主題日記」裡的分享。
跆拳道比賽場館正巧在學校旁邊的國立教育大學,經由在北教大服務的家長協助,孩子們親臨現場觀賞,體會什麼是運動精神,以及什麼是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北教大體育館前的安全檢查、比賽現場無聲的顯示,還有選手們的奮戰精神……,都給孩子上了寶貴的一課。
「這次到現場看跆拳道比賽,有一個選手腳受傷了還這麼努力,讓我好佩服。現在我參加學校射箭隊,我也要很努力,像這位選手一樣。」小筧在日記上寫道。
學生能感動,願意效法,是居中扮演穿針引線的老師最大的成就感。
(98年10月5日刊登)
標題:前進薩爾瓦多 小記者人文關懷之旅
文/趙瑜婷
一群臺灣青少年,暑假期間擔任世展會人文關懷小記者,參加非洲薩爾瓦多體驗之旅,跟著當地兒童一起種田、撿柴,體驗物資缺乏的困境,發現自己生活在臺灣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了解擁有就應該付出,讀書除了求知,更要有服務的心,才能讓生命更有價值。
「一樣的藍天,在地球兩端卻有不一樣的生命;一樣的年齡,眼中卻有不同的渴望。」在薩爾瓦多頌里沙計畫區,臺北縣海山高中國中部一年級的吳宜庭跟著當地孩子一起撿柴。貧困的當地兒童,小學五年級就必須輟學幫忙家計。吳宜庭扛的木柴重量,只有當地小朋友扛的三分之一,卻已汗流浹背,但和疲憊的步伐比起來,內心更為沉重:「同樣是兒童,為什麼分處在不同的世界?」
小記者從臺灣飛了二十幾個小時來到遙遠的薩爾瓦多,一下飛機就馬上深入急需援助的偏僻計畫區。看到簡陋的生活環境,小朋友震驚又難過,「世上居然有這麼貧窮的人!」北市大豐國小六年級宋昀澔說,他們窮得連鐵皮都沒有,房子只能以木頭和石塊拼湊,屋頂及外牆則以黑色大塑膠袋包覆,勉強用來遮風避雨。
這裡是堤貝帝唐計畫區,小朋友在當地待得越久,越發現援助的急迫性。北縣文德國小四年級的吳宜萱發現,村子裡的飲用水,竟然是來自一條滿是垃圾和汙泥的河流;他們甚至沒有煮沸就直接飲用,細菌引起腸胃炎的後果令人不敢想像。「在臺灣,只要一轉開水龍頭,就能流出非常潔淨的水,我們真的太幸福了!」吳宜萱說,回臺灣以後不敢再浪費水了。
在當地,到處都是坑坑疤疤的泥土路,對外交通不便,使這裡有如被遺忘的孤島。宋昀澔說,漏水的屋子晚上常有蜈蚣鑽進去咬傷居民,加上汙染的水源,讓他很擔心當地的衛生環境;而且當地沒有醫生,送到外地醫院治療很困難,所以死亡的陰影籠罩著這個小聚落。
●生活困苦 樂天知足
雖然生活困苦,他們仍樂天知足,友善好客。北縣永平高中國中部一年級的陳怡臻說,遠方朋友來作客,他們會把床讓給客人睡,自己睡屋外的吊床。
「為了幫助家計,這群小朋友不能有夢想。」吳宜萱跟著他們走二十分鐘的崎嶇山路到玉米田,幫忙耕種、扛木柴,十分吃力,也體會小小年紀就要承擔大人的重任。陳怡臻說,貧困加上交通不便,當地兒童無法就學,只能待在家裡幫忙撿柴、種玉米、養雞、餵牛,同時學做麵包,希望將來能提早就業。
陳怡臻說,有個小朋友的爸爸遠赴美國工作,他只能跟著媽媽在家養雞、做手工藝維持家計,爸爸已經很久沒回家了,他很想念爸爸。陳怡臻認為,除了興建公共建設改善生活環境外,當地政府應該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父母都能在家鄉工作,除了能穩定家計,讓孩子不必輟學辛苦打工外,也能享受親情的溫暖。
吳宜庭在閒暇時教小朋友吹陶笛,立刻吸引大家好奇的一擁而上。「其實,他們都好希望能夠上學!」吳宜庭特地帶了筆記本和鉛筆等文具送給他們,更貼心的附上削鉛筆機。小朋友拿到禮物都好開心,立刻用紙筆畫畫和寫字。
在薩爾瓦多小朋友的熱情教導下,小記者們穿上當地傳統的蓬蓬裙,邊甩手邊跳舞,還參加當地的祈福慶典,一起打怪獸娃娃,領糖果,感受當地簡單快樂的純樸生活。
●發願努力讀書 回薩國助貧童
吳宜庭說,她常常埋怨功課壓力大,不想上學,但看到薩爾瓦多小朋友對於學習的渴望,就覺得自己能有那麼好的環境讀書,真的很幸福。過去,她對於讀書沒有明確的目標,經歷這次體驗之旅後,她發現,讀書其實就是在累積未來幫助別人的能力,就像去布吉納法索服外交役的連加恩,回到臺灣以後,選擇攻讀疾病防治,希望能再回布國協助他們。宜庭也希望將來能再到薩爾瓦多,幫助更多兒童受教育。
(98年9月7日刊登)
標題:天生氣質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反應強度 堅持度
文/張黛眉(資深臨床心理師)
反應強度
反應強度強的人,常給人情緒化的感覺,也會給別人很大的壓迫感,容易與人起衝突。這樣的人常常是因為內在的感受豐富而強烈,不知道如何用適切的方式來表達。他們適合從事藝術創作的工作,透過創作,將內在強烈的情緒能量,找到發泄的出口。
在人際關係上,因為情緒的表達直接而強烈,常能帶來很多熱鬧和歡笑;但也容易因為沒有顧慮到別人的感受,而得罪朋友。因此,學習適當的情緒控制和表達是主要的功課。在還沒有學會控制之前,要為自己的情緒化反應向朋友道歉和說明,以取得對方的諒解。
反應強度高的人,通常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在生活上可以發揮這項特質的優點,為個人和團體爭取權益,或是表現自己。
反應強度弱的人,顯得溫和平靜,不容易有情緒起伏,對事物的感受多半是淡淡的,因此,需求比較容易被別人忽略。這樣的人需要學習自我肯定,尊重自己,不要委曲求全,壓抑情緒的表達。
有些人平常看起來對很多事情都無所謂,忍氣吞聲,其實心裡壓抑了很多憤怒;累積到一定程度,受不了時,就用爆發性的破壞或自傷的方式來發泄。比較好的解決之道,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就要表達,把情緒抒發出來,才不會累積負面的能量。
堅持度
堅持度高的人常告訴自己:「再試一次就會成功。」所以遇到困難,挫折忍受力較高,意志堅強,喜歡挑戰,越挫越勇,不易屈服。把這項特質用在建設性的方向上,常能為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表現帶來很大的成就。
如果把堅持度用在不恰當的地方,會讓人感覺固執且缺乏變通。這樣的人要學會分辨何時要堅持到底,何時又要調整目標。在人際關係上,遇到意見衝突時,堅持度高的人要學會協商,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聽聽別人的意見,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堅持度低的人個性隨和,容易妥協、怕麻煩,往往選擇輕鬆的態度過生活,讓人覺得好相處;但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因此不容易有成就。這樣的人要學會給自己鼓勵和打氣,多回想成功的經驗來激勵自己,找到自己的強項,相信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難的工作,學習把工作切割成幾個部分或步驟,一次面對一小部分,就不會感覺那麼困難了。
了解自己的氣質,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性,不會對自己做出不切實際的期待。每個人都不一樣,無法比較,只有做真正的自己,才會快樂。
(98年8月17日刊登)
--------------------------------------------------------------------------------
標題:天生氣質
文/張黛眉(資深臨床心理師)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活動量和趨避性
很多人喜歡從星座和血型來研究自己的個性,有時候覺得書上寫得好準;有時候再深入多看一些,又覺得不全是那麼準確了。
今天,我們要從天生氣質的角度來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學家發現,人的性格就像生理的特徵一樣會遺傳,人一生下來就帶著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所以每個嬰兒個性都不一樣。過去我們認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是因後天的環境而被塑造成不同類型,這樣的想法完全錯誤。
心理學家把一個人天生對內、外在刺激的反應方式稱為「氣質」,也就是天生的個性。天生的氣質加上後天的教養和環境影響,會逐漸調整外在的行為表現,到了二十歲左右才會形成比較穩定的性格,但本質並不會改變。一個人越了解自己的氣質,就越能掌握自己的個性特質,才能適情適性的發揮自己。
氣質共分為九個向度: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堅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對外在環境的敏感度。
如果你是活動量大的人,在需要安靜的場合,像教室、美術館或音樂廳,可能很難耐得住性子;相反的,在運動場上卻是一條好漢。所以,你可以學習運動技能,如游泳、打球、溜直排輪、跳街舞……或是透過能發泄精力的嗜好,例如打鼓、騎腳踏車,來調節自己的能量。將你充沛的能量和精力,以一種有規律和節奏的方式,引導到建設性的方向。在可以選擇的範圍內,儘量從事可以發揮精力的活動,同時也可以帶來成就感和自信心。
當必須處在安靜的環境時,例如上課,則要使用自我控制的能力,來幫助自己平靜下來,適應環境。你可能常常在需要安靜的場合靜不下來,而被指責或惹人討厭,但這不是你的錯,是你的特質與環境無法配合的結果。你要學會看場合發揮自己,學習能放、能收,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影響別人。
活動量大的人,未來最好能從事需要跑來跑去、發揮精力的工作,像是導遊、業務員、體育老師等。若是口才好,喜歡講話,也可以朝老師或是節目主持人方向發展,因為活動量大的人通常也很愛講話。
如果你是活動量低的人,在學校通常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容易適應教室的情境,很少被責罵。但你也會發現,和那些活動量大的人比起來,自己常常精力不足。這樣的人比較適合靜態的工作或活動,像坐在辦公室裡工作,或是需要持久、耐心和細心的工作。
個性主動好奇的人,對新鮮的事物總是躍躍欲試,興致高昂。這種特質的人喜歡冒險,勇於向未知的領域挑戰,適合從事具開拓性的工作。但也因為喜新厭舊,對於重複的事情缺乏耐心。有時也會因為太過於好奇和愛冒險,而去嘗試一些規範邊緣的事情,等到經驗了不好的後果,才學會教訓。如果你的個性是這樣,要學會在行動之前先思考後果,也要多多參考身邊其他人的意見。
個性害羞退縮的人,對新的經驗或是陌生人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害怕、想逃避;熟悉以後,就會非常自在。這樣的人比較小心謹慎,遇到事情不會衝動,也比較不會給自己或別人惹麻煩。在面對害怕的人事物時,要鼓勵自己用逐步漸進的方式,慢慢接觸,降低焦慮感,就能克服恐懼。對這樣的人來說,好朋友不用多,一兩個知心的朋友就足夠了。
每個人的特質都不一樣,每一種特質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如果可以學習依照不同情境和狀況,去運用和掌握你的性格特質,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98年8月10日刊登)
題:戴上手環內化好品格
文/諶淑婷
臺北縣海山高工
減少抱怨 改變態度
你愛抱怨嗎?你曾計算過自己一天抱怨幾次嗎?臺北縣海山高工應用外語科學生童詠詳最常抱怨媽媽愛管他,因為每當他玩電玩超過一小時,就會被媽媽「碎碎念」!卓璟翔則常抱怨自己有一頭自然捲的頭髮,因為家人不准他燙直,讓他每天早晨為了梳理頭髮煩惱不已。
為了讓學生學習處理自己的抱怨情緒,教師鄭秋琪決定先讓學生閱讀情緒管理的書籍,再請全班一起戴上紫色手環,只要自己忍不住抱怨了,就必須把手環換手戴。希望讓學生從「察覺抱怨」開始,進而面對自己的抱怨。
手環的制約效果果然發生了!童詠詳說每次抱怨前,他都會瞄一下手環,有時能因此忍住,有時則不行,他希望自己可以儘量克制脾氣,減少手環換手的次數。卓璟翔進步更多,他說:「我發現,將心中的不滿講出來雖然很暢快,卻可能無意間傷害別人。減少抱怨,才能讓自己修養變好。」
鄭秋琪和學生一起戴手環,雖然自認不是愛抱怨的人,但起初幾天,每天都要換手一兩次,現在則進步到一週五次,抱怨的對象則是家人居多。她說:「我現在會先沉澱自己的情緒,抱怨前要自己先放下,讓那件事變得不重要,心態轉變後,事情自然煙消雲散。」
鄭秋琪說,班上的學生善良、乖巧,但正值青春期的十六歲青少年,難免產生摩擦、衝突與不滿。戴手環活動開始後,不少學生意識到自己經常抱怨,便設法改變態度,這使她打算把活動延續下去,師生一起努力擁有好脾氣。
學生黃妤婷說,剛升上高一時,功課和考試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當時常常抱怨老師太嚴。戴上手環以後,每天都要把手環換手數次。現在,她常提醒自己少生氣,並設法將抱怨的情緒轉換成人生歷練。她的好友千芸則說,心態成熟的人才能體諒他人,對於抱怨也改變不了的事,她會學習去接受、忍耐,退一步海闊天空。
陳子平分享自己不抱怨的祕訣是——「左耳進、右耳出」。如果真的受不了,就吃東西發泄。他笑說自己因此越來越胖,未來打算把發泄方法改成睡覺。
臺北市湖山國小
做最好的自己
「『I am what I am.』這句話是我送給學生的見面禮。」臺北市湖山國小教師楊婉怡說,前年夏天剛接班時,發現這群五年級學生可說是臥虎藏龍,鬼點子多得不得了,就連聰明、成績好的學生也很調皮,喜歡捉弄同學。
為了讓這群自我意識強烈的學生學習尊重別人,她把「I am what I am.」作為班級經營的座右銘。「第一個『I am』是真實的自己,第二個『I am』則是時時刻刻的自己,代表每一刻自己所表現出來的模樣,都會造就出真實的自我。」
楊婉怡除了把這句話送給學生,也在六年級開學時,購買刻有這句話的手環送給大家。她親自為每個學生戴上手環,並針對每個人的特質給予提醒。楊婉怡認為,雖然需要花心思與技巧進入他們的心,但這個年紀的孩子也是最能溝通、講道理的。
戴手環的一年間,學生的轉變可見,班級氣氛越來越祥和。自稱是班上「無敵調皮王」的學生陳科安,在日記中寫下:「從戴上手環的那一刻開始,我就要勇敢做自己。」
曾經讓楊婉怡頭痛的頑皮學生許祐得,在畢業前告訴她,雖然手環上的字已經模糊不清,但那句話早已烙印在他心裡,升上國中後,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不會忘記要做最好的自己。學生李唐說,就算未來沒有手環,他也會一樣堅持品格最重要的信念,時時刻刻提醒自己「I am what I am.」。
「學生的回應是最好的回饋,我們都因為這次的體驗成長而感動。」楊婉怡說,在學生離開學校的前一天,她送給每人一枚刻著自己姓名的印章。印章的盒蓋上仍刻著這句話,盒蓋內則是給學生的鼓勵與叮嚀,提醒他們開始學習為自己負責。她期許學生能隨時提醒自己,思辨是非善惡,謹慎判斷每一個選擇,做最好的自己。
(98年8月3日刊登)
標題:少年城永遠同在的愛
文/高陳宏芸
在颱風莫拉菲外圍氣流挾帶間斷的狂風細雨中,王純仁神父終於在孩子們的殷切期盼下,從臺北趕回屏東潮州的「天主教少年城」,這個失依兒少的大家庭,並在他卸下主任職務之後,履行他與孩子們巡視新大樓的約定。
少年城是麥志誠神父於民國六十一年在苗栗三義天主堂創辦的。自從遷來潮州後,歷任神父始終秉持著愛,給予失去家庭、缺乏照顧的兒童和青少年溫暖,並在課業上給予關懷、鼓勵和輔導。少年城裡的孩子們來去不定,最多曾收容七十餘人;前幾年受限於法規無法立案,人數因而銳減到二十人左右。
有孩子說:「如果沒有少年城,我不敢想像自己現在會在哪裡!」面對社會結構急遽變遷,失能家庭與失依兒少與日俱增,少年城卻礙於法令,無法協助更多貧困孩子順利完成學業,為此,王純仁神父毅然於兩年前考進某學院的社會工作系進修。儘管年近半百,且院內繁瑣事務纏身,他依然風雨無阻,孜孜不倦,不但順利取得學位,更一鼓作氣的完成兒少機構的主管研習課程。
他又與院長張默石神父奔走,獲得某建設公司的資助,積極籌建一座「多功能活動中心」,也就是前述的新大樓。未料金融海嘯引發一波波經濟風暴,導致景氣低迷,後繼募款不易,動工後,建築原料的價格又水漲船高,致使工程不得不停擺。為此,兩位神父四處奔波忙碌,匯集善心人士之力,大樓主體建物在去年完工,少年城終能合法立案。
歷經重重困境,關關險阻,王神父和年邁的院長卻從不主張疾言厲色的管教方式,深信「生活即教育」,強調唯有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照料這些大男孩是件龐大的工程,十幾個孩子來自臺灣各地,不同的成長背景後面隱藏著一個個辛酸的故事。
有些孩子初來乍到,戒備心強,必須耐心建立彼此的信任感;有些孩子心理受傷甚深,在言行舉止與情緒管理方面必須循循善誘;有些孩子走過了黑暗,儼如鷹架,能適時支持、激勵同伴。王神父既要扮演大家長,又要如師亦友,和其他輔導員週而復始的陪伴每一個孩子,經歷入住、調適,到成長、離開的過程。
由於經費拮据,王神父利用椰子樹幹和鋼架,在兩棵大葉欖仁樹之間,設置簡陋的攀爬設備,作為孩子訓練體能活動的空間;他和孩子們一起修剪花木,挖掘小水道和魚池,藉園藝涵養耐性與美感經驗;他們一起建造山羊和雞群的屋舍圍籬,期望藉此培養出照顧、關懷弱小的能力;他設法找來各種樂器,滿足孩子想學才藝卻苦無機會的心願。
經去年底密集訓練後,今年初,王神父和工作人員集各方捐助,帶著這一群大孩子展開「花東單車巡情之旅」。對孩子們來說,這是極其珍貴的回憶。
深沉的夜色裡,風雨漸歇。無論是兩週前因放暑假而返家探親,或是早先因成年而離開機構的孩子們,都已主動聚集在少年城的大廳裡,和工作人員一同忙碌穿梭,布置場地,竭力展現出成熟懂事的一面,等待王神父在這最後一週「天主教少年城主任」的任期內,和他們一起巡視這耗盡心力規畫、募款,集眾人大愛所建造的新大樓。
然而王神父因積勞成疾,不幸於七月十八日過世。空曠的大樓裡,只剩年邁的院長和孩子們默默祈禱。縱然「塵歸塵,土歸土」,但無論在天國或塵世,在這個大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們都深信,王神父的愛將永遠與他們同在。
(98年7月27日刊登)
標題:將心比心 杜絕衝突
文/陳雪峰
對於高年級學童而言,人際關係是除了學業以外,很重要的課題。其中情緒的掌控、衝突的處理、溝通的技巧是學習良好表達的三大能力。在綜合活動課裡,我讓學生從演練、探討,並進一步實踐正確的情緒表達,讓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畫出喜、怒、哀、樂的情緒自畫像。接著,各組用肢體語言,把這四種情緒表演出來,讓大家了解情緒的變化,知道一件事情可能因為時間、地點和對象的不同,而有各種情緒的轉變。在「情緒猜一猜」的互動遊戲中,臺上的人比手畫腳來詮釋字面的意義,例如:「太好了!太好了!」「好哇!真不錯!」「哼!有什麼了不起嘛!」……學生們都表演得很投入,全班一下子就猜中了。
小朋友也在聯絡簿上記錄一星期的情緒量表,看看自己每天的心情指數。結果發現,每個人的心情起伏都很大,有高興、悲傷、快樂、沮喪……。我告訴孩子,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找尋抒發的管道,最重要的是換個想法,不要讓負面情緒長期困擾自己。
衝突是干擾情緒的重要因素。打掃工作不均、接力賽不公平、排斥某些人一起玩遊戲等,都是學校生活中常見的衝突來源,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將這些問題真實呈現,從中體會「衝突」的正面意涵,認清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戲劇演出中,孩子們學會處理衝突的態度,就是要冷靜、溫和、誠懇的多替對方想一想,並尋求師長或和事佬的協助。
進一步分析容易引起衝突的行為有哪些,結果其實大家都知道,講話狂傲、主觀意識太強、愛批評別人、凡事不認輸、常說「我愛怎樣就怎樣」……常有這些負面言行的人最容易與人有爭執;相反的,說話輕聲細語、有禮貌、會替別人著想、會體諒別人的人比較受歡迎。
良好的溝通可以避免衝突發生。從角色扮演「不良溝通與良好溝通」中,學童體會到:表情冷漠、聲調太高、說話速度太快、動作太多……會讓人不舒服;面帶微笑、態度自然、尊重對方的意見……才是良好的溝通方式。
另外,如果好朋友不理你時,又該如何以同理心與他溝通呢?學生們分組練習後的心得是:要和顏悅色的對待對方,確實不容易,不過「美言一句三冬暖」,還是要常常學習說好話,給對方好的感受。
雖然衝突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課題,但是經由調整自己的個性,體會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的溝通,將能使衝突降到最低,讓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標題:愛人寬一寸
文/林碧蓮
第一次在普通班教到妥瑞氏症兒童,由於參加過特殊教育相關研習,對於這樣的孩子,我欣然接受,更樂於幫助他發覺自己的長處。但令人無奈的是,這個孩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發言他要優先,打球要按照他的規則,只要不順他的意便大吼大叫……不但嚴重影響上課秩序,更造成同學對他的極度反感。
我正苦思解決之道時,一天,一位家長帶他自己種的菜來看我。小朋友看了齊聲問:「老師,怎麼那麼好,有人送菜給你!」那位家長順勢回應:「老師做人很好哇!她愛我們,所以我也愛她,就拿菜給她呀!」這給了我機會教育的好點子。
一上課,我便以「這包菜的由來」為題,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看法。孩子們紛紛表達了感謝、愛人和尊重的看法。我巧妙的將話題延伸到妥瑞氏症兒童的身上,請小朋友說說愛他的理由,並寫出希望他改進的地方。岳龍說:「他會幫忙查資料,希望他以後不要隨便大吼大叫。」宇芳說:「他會教我數學,希望他上課不要插嘴。」……該生聽了面帶笑容頻頻點頭,似乎明白同學對他的愛。
經過這次機會教育,同學間的爭吵少了,妥瑞氏症兒童的上課注意力也增強了,功課更是突飛猛進,令人喜出望外。該生偶爾情緒失控時,全班就會提醒他:「愛人寬一寸,計較少一分。」現在,全班都記住這句話,心地更柔軟善良了。
(98年7月20日刊登)
標題:培養運動精神 從選手到觀眾
文/張雅惠
讀小三的小偉學習打網球有幾年了,一天他的教練建議他參加比賽,可以增長經驗。連續比賽一個多月,雖然輸球次數比贏球次數多,但小偉哭了幾回,還是上場繼續比賽。有時候,他會遇到一些言語、舉止粗魯的對手,還沒開打就挑釁說:「過來,過來,看你這副德行,才打不過我呢!」
孩子間的比賽如此,看看職業球賽又如何?媒體時有報導,為了輸贏之爭,球員間大打出手,球員與教練不服裁判的判決,觀眾也加入抗議……
其實,運動競賽場上可以學到的人生課題真不少,不半途而廢、不粗言反擊、認真打球、服從裁判……種種訓練所涉及的課題,都屬於運動精神的教育範圍。如果教練和體育老師只做技術指導,而家長讓孩子參與體育競賽,卻忽略了運動精神的人格教育,那麼運動比賽的真義到底是什麼?
全國運動精神日 百餘國響應
由美國國際體育協會所發起的「全國運動精神日」,就在提醒大家重新檢視運動競賽的目的,分辨在競賽場上對與不對的行為。今年的「全國運動精神日」在三月三日,主題是「勇於公平競賽」,估計有一百多個國家、一萬三千多所小學到大學都舉辦活動。
國際體育協會的網站,提供了許多「運動精神日」可以舉辦的活動,包括請運動名人或教練到學校演講,也可以邀請敵手球隊做友誼拜訪,雙方不打球,而是稱許彼此表現運動精神的美德。
國際體育協會也建議學校機構,把「運動精神日」擴展為一週的「運動精神週」,老師可以在各項學科教學中設計活動,提升運動精神意識,例如體育老師可以設計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的遊戲:讓所有學生都站在一張大海報紙上,請大家都站上去。再把紙張摺得更小,請所有學生再站到紙上。重複這個過程,學生會發現在越來越小的面積上,要讓所有人都站進來,需要發揮團隊合作與創意才能達成。
國語文課,老師可以請學生分組討論,列舉十大運動精神的實踐範例:哪些行為符合運動精神?哪些不是?
運動精神不僅僅在運動場上體現,日常生活中一樣可以表現。例如看到有人欺負弱小的同學,勇敢站出來保護他。看到有人插隊,就知道這是違反公平競賽的運動精神。
友誼和贏球 哪個重要?
有的情況並不是這麼容易判斷,協會認為這類問題就是最好的辯論題材。例如給小學生的兩難狀況是:在維繫友誼與贏得比賽之間要如何選擇。小莉的好友凱思,一天在吃午飯時說,她非常喜歡打躲避球。那天下午的體育課剛好是打躲避球,小莉當上了隊長,她有權選擇球員,如果她選了好友凱思,自己的球隊可能贏不了球,因為她知道汪達的球技更好,可以幫忙打贏球賽。問題來了,小莉該選擇好朋友,還是能幫忙贏球的人當隊友呢?這個議題足以讓小學生深思,比賽的意義在輸贏還是享受過程?由此衍生出一個問題:對於不擅長體育的同學,你抱持什麼態度?
另外,只在乎輸贏的現象,每每在兩個國家代表隊交戰時可以看得很清楚,國人往往熱情的為自己的國家隊加油,卻忽略了友邦國家隊伍精采的表現。奧運舉辦時最常看到的報導,就是哪個國家的金牌最多,我國國家代表隊又拿了幾面金牌。大人如此重視贏的行為表現,當遇到自家小孩參加比賽時,卻告訴他:「不要有太大壓力,比賽不在輸贏,而在過程。」如何讓孩子覺得輸贏真的不重要?如何培養輸得起的態度?家長觀賞球賽時真的重視「過程」,不管哪一隊有精采表現都鼓掌叫好嗎?都能撇開國籍與金牌的思維嗎?這類話題,在探討運動精神的課室裡,都一一被提出來討論。
協會建議的教學活動中,把觀看球賽列入機會教育。學生在家看球賽,到學校要提名他們認為最具有運動精神的球員,並說明提名理由。然後全班選出名單,再和別班作比較。學校可以設立運動精神公告欄,表揚傑出運動選手,並說明他們當選的原因。
運動精神的面向,包含了從球品看人品、誠實待人、公平競爭,還有輸得起的豁達態度,這裡面所隱含的人生課題豐富極了。
(98年7月14日刊登)
--------------------------------------------------------------------------------
標題:展現自信 別讓胖虎欺負你
文/張黛眉(臨床心理師)
《哆啦A夢》是許多孩子耳熟能詳的一部卡通影片,在充滿想像力又有趣的影片裡,其實隱藏了一個殘酷又現實的問題——被嘲笑和欺負。這個問題也是許多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擺脫不了的噩夢。
卡通裡,每次胖虎欺負大雄,大雄都會向哆啦A夢求救。哆啦A夢總會從他的百寶袋中拿出各式各樣的法寶,適時幫助大雄脫困和解危,或是重新找回自信。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被欺負的學生身邊卻沒有哆啦A夢,他們往往是孤立無援的,須獨自去承受被嘲弄欺負的恐懼和痛苦。長期累積的壓力和無力感,會造成兒童與青少年期的憂鬱症或是焦慮症。
今天,我們來學習沒有哆啦A夢的協助,如何擺脫被欺負的命運。
●胖虎 大雄 小夫 靜香 你像哪一個?
實際生活中,惡霸型孩子(胖虎)到處欺負人,並集中火力在那些反應令他們志得意滿的同學身上。經常被欺負的孩子(大雄),通常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外表特質,像是比較胖或是比較瘦小;但是真正決定他持續被欺負的原因,是他內在的想法。他們的內心多半很焦慮,缺乏自信,非常在乎別人是否接受他。而惡霸似乎總能找到這樣的人作為欺凌的對象。
惡霸欺負人的方式有很多種,從語言的嘲笑、怒罵、羞辱,到肢體的推擠、毆打,嚴重的甚至有排擠、孤立、威脅、恐嚇、勒索等行為。當欺負者與被欺負者一旦碰在一起,他們會各自扮演典型的掌控和受擺布的角色,一個欺負的場景自然形成。其他的同學不是在一旁看熱鬧、敲邊鼓(小夫),就是被動的在一旁觀看,慶幸被欺負的人不是自己(靜香)。這種圍觀,成了變相的認可和鼓勵,使惡霸型孩子繼續找被欺負者的麻煩,而被欺負者也在他自己和別人的眼中,更確立了受害者的角色。
●如果你是大雄 不向惡霸示弱
如果你長期受到班上某些同學的欺負與嘲笑,請你一定要告訴老師或父母,勇敢的向大人求救。也許對方曾經恐嚇你,如果你告訴別人他欺負你,他會把你修理得更慘,讓你認為告訴大人也沒有用。然而這只是他們威嚇別人的一種方式。當你把擔心和恐懼告訴父母和老師,他們會幫你想辦法,使你脫離這樣的處境。如果大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時,他們會向專業人員求助。
通常一個人越顯得脆弱,就越可能成為惡霸欺負的對象。如果你屈服於對方的要求,這樣的狀況就會沒完沒了。你要在心裡告訴自己:「這樣不對,我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然後用果決的反應,制止對方繼續欺負你。也許你認為自己做不到,或是做了也沒有用,其實這是需要練習的,你可以觀察模仿別人的反應,也可以在家裡對著鏡子,練習有自信的肢體語言,例如瞪著對方。當你相信只要堅定表達,對方就會尊重你,加上有力量的表情、聲調和肢體動作,對方一定會改變對你的態度。
●區分是友善 還是惡意
當同學嘲弄你時,你要先區分這是惡意的還是友善的,有時候嘲弄是一種親密的表現。如果你確定對方是惡意的,你要學習不把它當一回事。因為嘲笑你的人,就是喜歡看到你生氣困窘的反應。如果你沒有反應,他就達不到目的,因為不好玩,他就不會想再這樣做。
你可以想像自己有一副「心靈耳塞」,把嘲笑的話語擋在外面,完全聽不到,不隨他起舞。如果你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可以果決的對他說:「一點也不好笑,你這樣說我非常不喜歡。」或是說:「你只是在表現你的惡意罷了。」當你的心情平靜時,甚至可以用比較超脫的方式來控制情勢,例如說:「你在表現惡意嗎?你今天遇到了什麼不愉快的事?」這樣做可以跳脫被欺負者的角色,轉而指出對方惡意的心理狀態。
●深入了解欺凌者的內心
往往被欺負者會把欺負他的人想像成強而有力的對象,好像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其實,欺負者的內心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他們可能十分脆弱,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因為內心太痛苦,只好把感覺隔離,成為不去同理別人痛苦感受的人。而攻擊行為帶給他們暫時的控制感,暫時緩解內心的無助感,或是用威嚇其他人來掩飾自卑,產生虛假薄弱的價值感。
其實,他們也非常需要被幫助,只是外表給人的頑劣印象,讓人看不到他們內心的無助。或許,當我們有機會了解胖虎的內心世界時,不但不會再怕他,反而會同情他也說不定呢!
(98年7月6日刊登)
標題:青春無悔 最珍貴的畢業禮物
文/楊士萱、趙敏郁
畢業考剛過,距離畢業典禮還有一兩個星期,在這段「等待畢業」的時間中,臺北市文湖國小送給畢業生一份大禮——和社區團體合辦「青春無悔:生命、愛與性的真理」系列活動,期望孩子能帶著珍視自己、熱愛生命的心,展翅翱翔,迎向青春的藍天。
在為期八天的課程中,學生首先藉由尋找兩顆一模一樣的花豆活動,了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並學習訂定生活目標。在達成目標和理想的過程中,會經歷各種障礙,如危險行為、品格瑕疵、生命際遇等,讓學生清楚了解各種障礙後,思考替代的計畫,繼續前進,完成夢想。
同時,經由測驗,為自己的品格評分,學習建立健康行為的準則,時時提醒自己,成為具有好品格的人;甚至透過練習,檢視目前媒體廣告、流行歌曲、MTV內容中,健康與不健康的訊息。當老師要求學生回家尋找健康與不健康的歌詞時,居然發現不良歌詞比比皆是,但要找到有意義的歌詞,似乎要回到父母親的民歌年代,甚至兒歌中才能找得到。
更進一步藉由繪本故事的主角——依莉,在婚前性行為中不小心懷孕,帶來讓自己無法承擔的後果,連帶影響自己與家人的生活,讓學生學習為自己的身體設界線。
更藉由「性病枕頭」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AIDS(愛滋病)對世界的衝擊及HIV病毒的感染途徑與臺灣目前的狀況,讓學生明確知道如何拒絕來自同儕的不健康誘惑,並學習自制;最後,透過溫馨的宣誓活動,讓學生了解「等候完美時機」的可貴,憑自由意志簽下「拒絕婚前性行為宣示卡」,承諾在婚前絕不發生性行為。
文湖國小輔導室結合社區資源,讓孩子在畢業考後的一個多星期,有了與眾不同、難能可貴的生命體驗。
不說教 看實例 學習正確兩性觀
高年級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比以前更堅持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爭執多了,與友伴的關係更密切了,對老師有些抗拒,對異性有些好奇,對未來的國中生活有些惶恐……老師若想在這些課題上給予引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無疑是十分艱困的任務。
還好,透過課程活動,讓孩子認識自己,了解每個人的獨特性、存在價值與自我努力的方向,透過遊戲、討論、分享、共作、體驗,孩子們展現了高度的興趣,反應相當熱烈。
對於兩性部分,大多數老師能適時對孩子進行心理及生理衛生課程,例如:女生對月經的認識與經期的生理照護、男女生如何互相尊重、如何發揮男女生先天的特質與長處並彼此扶持、對異性有好感時如何表達、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但是對於婚前性行為,大多只能以其可能造成的悲慘後果,告誡孩子萬萬不可輕易嘗試。
藉由繪本及真人現身說法的影片,讓孩子看到影片中的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由隨波逐流,或無可無不可……一直到嘗到苦果——墮胎,懷孕,奉子成婚,染上性病、愛滋病,或因異性的看輕而貶抑自我價值,以致終生處於痛苦與悔恨中。
這樣的心路歷程,由與他們年齡相當的青少年娓娓道來,那種真實、震撼的感覺,相較於夫子們的諄諄教誨與老生常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加上看完繪本與影片後,分享討論的內化、如何適時拒絕異性提出婚前性行為要求的「行動要訣教學」,最後一起宣示拒絕婚前性行為,這一連串的震撼教育,必然在孩子心底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
真心盼望,藉由這樣的課程與教學,孩子們都能擁有飛揚的青春、無悔的人生。
(98年6月29日刊登)
標題:愛的花束 獻給珍愛生命的勇者
文/洪佳秀
南投市康壽國小六年二班小朋友王廣全,雖然罹患漸進式肌肉萎縮症,但是他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的困境。上學從不遲到,更不曾缺課;連戶外課,甚至兩天一夜的畢業旅行也全程參與。從不因自己有障礙而想要享有特別的待遇,廣全努力的表現值得大家為他拍拍手。
王廣全在高年級這兩年遇到一群非常有愛心的同學,對他的關愛與照顧令人感動。五年級時,為了不讓他的肢體功能快速退化,班導師鼓勵他多多爬行,班上更配合營造不穿鞋進教室的居家式學習環境。每天中午,全班用抹布將地板擦乾淨,讓廣全可以放心、安全的爬行,整間教室都有他爬行的足跡。班上同學如士傑、羿吉、禹尊……因為和他相處久了,感情與日俱增,常陪他玩爬行比賽。
由於需要坐輪椅進出,每當廣全上科任課要更換教室時,不用老師提醒,馬上有人主動幫忙推輪椅。需要如廁時,貼心的同學不但抱他上下輪椅、坐馬桶,甚至怕他一個人在廁所無聊,還會隔著門陪他聊天。吃飯時間也有同學主動幫他打菜、盛湯、盛飯。午餐過後,當然也會有同學幫他處理廚餘、垃圾,遞上溼抹布,讓他自己擦地板。課業上有問題,同學也都會主動協助。偶爾遇到挫折掉眼淚了,同學們更是馬上圍到他身邊,安慰他或為他打氣。廣全在班上是永不孤單的!
廣全即將從康壽國小畢業,六年二班全體師生很早就想:要為廣全準備一份什麼樣的畢業禮物?怎麼樣給廣全一個特別的畢業留念?經過多次討論,全班決定送給廣全一束「愛的百合花」。
首先,由老師準備雙面色紙、手工花專用的鐵絲及綠色紙膠帶,利用藝術與人文課時間教大家摺百合花。本來擔心有幾個平常不夠細心的男生會做不來,想不到為了廣全,六十六朵色彩繽紛的百合,很快就在大家的巧手下完成了!
接著,老師指導每個同學為廣全寫下一封祝福的信。幾個熱心的小朋友特別去找校長、主任、科任老師及以前教過廣全的老師,請他們也為廣全寫一段祝福的話。信件蒐集完成後,全班小心翼翼的將信捲成小圓筒狀,並設法將寫信者的署名捲在最外側,一一塞進花蕊中的吸管內。然後老師將花束送到花店,請老板幫忙裝飾、包裝,一束載滿祝福的「愛的百合花」就完成了!
這束「愛的百合花」預計在畢業典禮當天,先交由平時最照顧廣全的愛心服務隊,由他們架著手轎,抬廣全上頒獎臺,代表所有同學獻給他最深的祝福。
由於學區的關係,廣全無法跟同學上同一所國中。或許未來的學習路更艱辛,但是六年二班同學的祝福一定會永遠陪伴著廣全,給他前行的力量!
給廣全的祝福
●盧怡君:阿廣,你雖然身體不方便,但可不要放棄自己呵!你知道嗎?生病時,除了高超的醫術和藥物以外,要讓病很快好起來,就得靠意志力了!你能活在這世上,就代表上天沒有拋棄你,希望你好好的過每一天。
●施明嘉:在這兩年的相處中,我發現你雖然不能像大家一樣自由跑跳,但是你是那麼的樂觀開朗。
你的雙手非常靈巧,寫出來的字更是美得令我們男生汗顏。在最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對你的關心不變,有需要的地方就講出來,大家都會幫你呵!
希望和你做永遠的朋友!
●張韶芸:每次上課,你總有絕佳的專注力,把握可以學習的機會,努力充實自己。翻開你的作業簿,一行行整潔的字跡映入眼簾,看得出你對功課的認真負責。
在課堂上,你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總是樂觀的面對一切事物。這些優點都是我要向你學習的。
就快畢業了,心裡有無限不捨,希望你能保持優點,並好好照顧自己。讓我們一起為未來努力吧!
(98年6月22日刊登)
- Oct 18 Tue 2011 09:29
10/18替永和區國小上生命教育課程-標題:『領養小動物 親子三思不衝動』**本文摘自國語日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