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浪子教授謝智謀,鼓勵學生修正自我』**本文摘自國語日報
文/羅吉希
國片《艋舺》把西門町幫派少年的故事搬上大銀幕,臺灣體育大學休閒運動系教師謝智謀說:「哇,看到這樣的影片,就像看到自己的少年時光。」謝智謀小學時,曾從山地轉學到市區,因為語言問題,逃學了好一陣子;中學時更因受不了體罰而成了中輟生。
不上學的日子,他在校外閒晃,向人勒索錢財花用,甚至在觀音海邊的防空洞待了一個星期,無人聞問,餓了就到觀音廟帶走信徒供奉的祭品——這種流落街頭的經歷,讓他對行為偏差或弱勢學生多了一分不捨的關心。
他說,中輟生最可惜的,就是學校只用單一標準來判斷他們,「我們總覺得功課不好的孩子就完了,而忽略他們的潛能和需要的學習。」
在被否定的氛圍下,他們只好用更多的負面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存在,「其實,好學生不也常在試探,什麼樣的挑釁行為可以讓老師注意到他們,卻又不至於被退學?」謝智謀說,行為偏差學生其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表現的平臺和機會,「像有些過動兒,無法忍受教室裡靜態的學習活動,一旦去爬山,他們馬上學會看指北針和地圖,反應靈敏,就像山林間的獵人一樣。」
專長為休閒規畫和冒險教育的謝智謀強調,帶學生去戶外冒險,是為了讓他們在平和的氣氛下看見真實的自己——在征服山野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因為疲倦想罵髒話,或因體力不繼而想放棄,但輔導員會適時的引導他們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讓他們對照活動困境和現實生活中的難題,轉變思考,願意帶著在活動中的體會,回到現實生活繼續奮鬥。
訂定團體公約
行為偏差少年進入團體時,謝智謀會帶領他們先訂立團體公約,例如嚴禁說髒話、抽菸、喝酒、吸毒等行為;一旦有人破例,謝智謀會非常認真的把公約拿出來檢討,問大家是不是有決心執行,如果大家都覺得這份公約的難度太高,他會當場撕毀,要大家重立一份:「我會讓大家知道,立約是件嚴肅的事情,我們是玩真的。與其擬一份大家都無法遵守的禁菸公約,還不如依實際可接受的情況,給予根數限制。」
建立對話情境
如果青少年一開始不想加入團體活動,謝智謀說:「我會尊重他們的自主權利。」不想一起唱歌、玩團康,「沒關係,他們人在這裡,不可能完全看不見,就算手腳沒跟著動,但一定會忍不住瞄上幾眼。」
許多孩子在場邊看久了,就會指指點點、發表議論,這時,謝智謀會問他們要不要加入。有的欣然接受,有的還是回答不要,但沒關係,因為謝智謀很清楚,「尊重學生自主權」比「要求全體一致行動」更重要。
扭轉自我形象
謝智謀在研究所的課程中,常要求學生尋找戶外冒險的服務對象。學生設計的活動中,包括帶感覺統合不佳的小學生上山去玩。在山野活動中,這些小學生不但學會使用瓦斯爐野炊,下山時步履變得輕快,同手同腳的問題也不見了;也有終日躺著灌食的口腔癌患者,本來對自己的體能沒信心,卻在爬山以後,快樂的進行潛水計畫;「這些都是因自我形象扭轉而產生的正面效果。」
「我希望大家都能在戶外活動中體會到『我可以』、『我做得到』、『我能夠』的心情。」一旦建立新的自我形象,就能為生活帶來變化。
覺得自己爬不上這座山?太累了想放棄?雖然同伴都願意互相扶持,可是只有自己能決定要繼續還是放棄。就像現實生活中,面對學業挫折、同儕相處或家庭問題,你可以選擇消極面對,也可以要求自己維持穩定的好情緒來面對,這種控制自己可以選擇的能力,就會帶給人力量。
謝智謀在活動中觀察到很多學生的改變,活動最後,他們甚至會主動關心輔導員;但回到現實生活,因為大環境沒有改變,學生還是沒有辦法把改變後的自己帶回家庭、學校或社會,「這是最令人傷心的部分」。謝智謀期盼社會保留一塊空間來接納他們。
(99年4月12日刊登)
標題:Bye-Bye莫拉克 災難別再來
文/王瓊文
去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颱風帶來臺灣歷史上最大的豪雨,在七十二小時內,下了兩千七百四十八毫米的雨量,超過臺灣年平均降雨量兩千五百一十毫米,等於三天之內下了一年的雨量,創下世界前四名氣候極端的紀錄。許多人在風災中失去了親人和家園,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更在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令人不捨。
在莫拉克風災裡,有很多小朋友被迫離開了爸媽,離開了學校與同學,他們現在到哪裡去了呢?二○一○年第四屆臺灣國際兒童影展特別企畫製作「Bye-Bye莫拉克」系列紀錄短片,記錄災區的小朋友如何面對災變,調整心情,走出創傷。
想念的方式
在《想念的方式》影片中,就讀小林國中的玉米,在莫拉克風災中失去了最好的朋友蚊子。倖免於難的她,常常寫下自己的心情,再把信件焚燒,寄給天國的好友。玉米相信,蚊子在天上守護著她。玉米每天幫阿媽開店做生意,也常去探望同學的家人。她說,她要勇敢的為蚊子好好的活下去。
流浪小森林
《流浪小森林》描述小林國小的學生在災變後遷到鄰近小學讀書,雖然熟悉的同學不見了,家園也不見了,但是故事中的主角堅強的陪伴母親重建家園,尋找一塊土地共同耕耘。他們開始學習有機農業,做好水土保持,埋下希望的種子,等待生機。他們沒有在災難中喪失勇氣,反而懂得珍惜身邊美好的人事物,更謹慎的守護大地。
一條流過我家的河
當你打開水龍頭時,就有嘩啦嘩啦的自來水一直流出來,可不要浪費這珍貴的水資源呵!你知道嗎?位於臺南南化水庫保護區的瑞峰國小,全校只有二十七個學生。全校師生都住在學校裡,但是他們沒有自來水可用,必須自己尋找水源,取用未經過濾的水。
每逢颱風過後,土石流把學校附近的地形改變了,他們就必須重新找水源,但是他們一點也不會覺得不方便。他們熟悉山上的每一個角落,蜘蛛、青蛙等所有的動植物都是他們的好朋友。他們吃的是附近居民栽種的食物,因為資源得來不易,所以他們絕不浪費。《一條流過我家的河》,讓我們看到這些真正在生活裡落實節能減碳口號的小朋友。
大雨過後的美勞課
有些鄰近莫拉克災區的小朋友,雖然幸運的逃過了劫難,卻面臨遷村的難題。小朋友一點也不想離開家園,這裡有他們熟悉的朋友,還有一起玩耍的祕密基地。《大雨過後的美勞課》裡,高雄縣茂林鄉萬山部落的小朋友,用真人動畫、光影戲和黏土動畫告訴大家,莫拉克的那個夜晚,他們如何度過,以及他們對遷村的看法。
學習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千萬不要以為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問題,是災區居民或政府才需要關心的呵!
在莫拉克風災之後,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的豪雨和洪災?還會不會有下一個莫拉克?答案是令人憂心的。
全球面臨暖化的危機,異常氣候現象不僅會持續發生,而且規模更大,頻率更高。以臺灣為例,在一九九四年到二○○一年之間,每間隔三到四年,才會出現一次雨量驚人的颱風;但是從二○○七年起,幾乎連續三年都出現超大豪雨,豪雨發生間隔縮短為一年,而且降雨時間集中,降雨強度更強。
臺灣這一百年來,平均溫度增加了攝氏一點三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氣溫上升將提高降雨的機率,也讓海平面逐漸上升。臺灣是全球受到海平面上升衝擊最大的十個國家之一。
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以及越來越詭譎的自然現象,大家必須共同面對危機,更積極的推動節約能源,開發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以及落實節能減碳的工作。讓我們一起從災難中學習,向莫拉克說Bye-Bye!
來看紀錄片
2010年第四屆臺灣國際兒童影展4月1日到4月8日在臺北誠品信義店及信義威秀影城放映,請電洽公視02-26332000或公視網站查詢。
(99年3月29日刊登)
標題:斑鳩生寶寶 學童欣喜感動
文/洪瑾瑜
週三中午,三名六年級學生來告訴我一件奇妙的事,神祕的表情中帶著一點兒興奮,不過,又好像不願意張揚似的。原來,她們發現行政處室走廊外的榕樹上,有一對斑鳩在築巢。
我與她們躡手躡腳,企圖從二樓偷偷觀察斑鳩築巢的情形。我輕聲問這三個小女生:「發現這一對斑鳩幾天了?是誰最先發現的?咦!操場周邊是最吵的地方,為什麼牠們會選擇在這裡築巢呢?」
校園裡常有各種鳥類從上空飛過,我跟小朋友介紹過的有麻雀、紅嘴黑鵯、珠頸斑鳩、燕子、綠繡眼、樹鵲、大冠鳩等,也有好幾隻家燕在附近商店的屋簷下築巢。學校鄰近車水馬龍的臺北市興隆路,但是這些鳥不畏嘈雜,天天與我們共舞,可見學校附近的環境必定有吸引鳥類之處。
週五早上,一到學校警衛就告訴我:「昨天母斑鳩生了兩個小斑鳩蛋!」我驚呼:「天哪!怎麼這麼快?我才公出一天,母斑鳩就生了!」記得週三那一天,公斑鳩與母斑鳩在校園中盤旋,非常緊急的尋覓乾樹枝。我們一邊觀察,一邊為牠們捏把冷汗,因為那個巢築得緊迫,地點並不佳(接近籃球場的籃球架上方),猜想可能是牠們原來在附近樹叢裡築的巢被破壞了;也可能原來的築巢地點更糟,所以緊急又尋覓了這一個;或是因為母斑鳩就要臨盆,牠們才顯得如此慌張。而我們興德校園充分給予牠們舒適與安心的感覺,所以在完成簡易斑鳩巢後,母斑鳩即順利生產。
週五傍晚放學時,我告訴全校師生這個喜訊。接連幾天,有幾位老師指導小朋友到圖書室找斑鳩的書籍或報導進行研究;下課時間,有小朋友手捧鳥類的書籍與同學分享、討論。
大約兩週後,斑鳩寶寶順利誕生了。訓導主任陳瑞香早在二樓架起攝影機,全程拍攝斑鳩家族孵育雛鳥的動態,並將照片公布在學校網頁,將攝影畫面放在興德影音檔供大家欣賞。教務主任楊文凱則提供望遠鏡,讓小朋友可以就近觀賞斑鳩媽媽與寶寶互動的溫馨畫面。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校園裡的話題都圍繞在斑鳩家族身上,珠頸斑鳩成了興德校園的寶貝。
飼養鳥或動物當然也可以進行這樣的行為觀察,達到體驗效果,但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向小朋友介紹朱頸斑鳩,更是可貴。從下課排隊爭相觀賞,以及到圖書室查閱鳥類與生態資料的畫面中,可以看到生態環境給予孩子的感動。
能掌握這樣的機會教育,真是太好了!
標題:失去同學
文/王乙宇
學生小珍原本以為只是感冒、發燒,沒想到突然昏迷不醒,被緊急轉送大醫院的加護病房。一聽到這個消息,班上的小朋友都十分擔心,每天總有孩子關心的問:「老師,小珍什麼時候才會回來上課?」「小珍為什麼請假那麼久?」
班上的孩子在小珍住院這段期間,做了許多祈福燈籠和鼓勵的卡片,還特別錄了一捲錄音帶,裡面有每個孩子對小珍說的話。有人擔心小珍回學校上課趕不上進度,有人決定將音樂課學到的歌曲,唱給病榻上的小珍聽。雖然大家在學校不斷的傳送祝福,但是小珍在昏迷三個月後,還是離我們而去,到天上當小天使了。
輔導老師擔心孩子無法調適這種失去同學的悲傷情緒,特別利用繪本故事,來引導孩子了解生命的消逝是人生必須面對的課題。身為老師的我,雖然平時常利用故事、時事新聞等來進行生命教育,但是當自己第一次面臨和孩子生離死別的經驗,心中真有說不出的難過。
為了錄音,全班願意晚十分鐘放學,連平時視勞作為畏途的孩子,也都用心完成祈願燈籠。看到孩子個個發自內心的關心小珍,令我十分欣慰。或許「生命教育」這四個字對孩子來說意思很模糊,但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關懷與付出,就是生命教育最好的體現。
標題:佳句繪本塑造好品格
文/邱敏芝
有幸聆聽李家同教授的演講,他對於孩子的品格教育與弱勢孩子的付出,讓我欽佩感動。他提到:「懂得感恩、分享和尊重他人的人最富有。」孩子常常要求大人的尊重,卻不懂得尊重別人,讓身旁的「幸福」看似如此「理所當然」。若是能讓孩子的心更柔軟、體貼,這對班級、校園、社會風氣會有多大的改變呢?將這樣的想法付諸行動,當然要從每天的生活做起,而且要從老師自身開始實踐。
閱讀討論 建立健康自我概念
孩子的誠實令人激賞,但如何「用愛心說實話」,又讓實話「不傷人」,是一門要學習的功課。
繪本《用愛心說實話》是一本很棒的教材。當書中主角說實話以後,卻得罪了許多好朋友,書中的景況也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實話就像藥一樣難以下嚥,但如果用甜甜的愛心調味,實話不再苦澀。
書中寫道:「有時候,說實話的時機不對、方法不對,或者是理由不對,都可能讓人傷心,但是用愛心說的實話,永遠不會錯。」透過閱讀和討論,孩子終於知道問題不在於說實話,而在於說實話的「態度」與「時機」。茗堡聽了以後分享說,有時看到同學的襪子破了、服裝不整,都會私底下小聲提醒,不讓當事人感到困窘。
另一本是孩子票選的人氣書《你很特別》。孩子漸漸長大,開始從周圍的人對他的評價中建立「自我形象」。書中胖哥被貼滿灰點貼紙,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卑自憐;有的木偶則被貼了太多的金星貼紙,而自視過高。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我搭配了自製的黑點點和星星,邊說邊貼在孩子身上。
故事結束以後,孩子紛紛發表看法,述說不喜歡「別人一直給自己打分數」的感覺。藉由繪本讓孩子知道,自大和自卑都是不健康的自我概念,並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獨特」之處。
身為老師,若能有一雙「好眼睛」、一副「好心腸」,以愛和榜樣作調味,孩子的好品格指日可待。
背誦佳句 班級氣氛變好
孩子互動中有摩擦,正是學習彼此「尊重」、「包容」的好時機。解決紛爭的時候,我會請孩子把要表達的意見說清楚、講明白,再搭配獨門祕方——「佳句我最棒」。
本來只是將佳句印給孩子,讓孩子上課時邊朗誦邊靜心,沒想到朗誦一段時間以後,佳句竟成了塑造孩子品格的利器。「言語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往往是態度差、言語粗魯,事情才變得不可收拾。孩子經由角色扮演,理解對方的情緒感受,不僅當事人了然於心,老師也不需要出面說教。若進一步詢問:「下一次遇到相同情況該怎麼辦?」孩子總能清楚、溫和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孩子在生活中的改變,激勵了推行佳句的我。亦芊分享:「『靜心聆聽,大有收穫;心浮氣躁,一事無成。』提醒我上課要更專心。」不斷進步的佩玲砥礪自己:「『成功的人不是一開始就跑第一名的人,而是堅持到最後的人。』讓我即使遇到失敗也不氣餒。」「認真的好處,一次OK;馬馬虎虎,吃虧的是自己。」承妍受了這句話的影響,打掃工作越做越盡心,好品格在小小的心靈中發芽成長。
期待孩子能多做好事、多說好話,我在班上推行了「多做好事,好事多多」的活動。孩子進教室會說:「多做好事,好事多多。」提醒自己每天多做好事;至於好事多多,當然需要老師的實質鼓勵。我和孩子約定,只要他們努力多做好事,全班就可以一起享用飲料。
有了佳句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論是晨間閱讀、打掃工作或午休時刻,都不需要老師叮嚀,班上屢屢拿下年段秩序、整潔冠軍,而且孩子的互動也越來越好。例如仁信就提到遇到不懂的題目時,育民會幫他解答疑惑;寶玉和林旻在完成打掃工作後,會主動幫助未完成的同學;而夏磊和孟展身體不適時,總有小天使出現,相伴至保健中心。
(99年3月8日刊登
標題:你捐愛心 我送溫暖
文/也仁
星期三下午,冬雨霏霏,我的小車裡擠滿了小朋友,也擠滿了熱情,因為這群小朋友要代表雲林縣梅林國小,將愛心捐款購買的物資,送到西螺的信義育幼院。
每年歲末,梅林國小都會舉辦跳蚤市場,除了讓小朋友交換舊玩具,學習惜資愛物之外,還發動「寒冬送暖,愛心捐款」的活動,鼓勵小朋友捐出跳蚤市場販售二手玩具的部分所得。
在跳蚤市場開始前,我上臺告知小朋友愛心捐款的意義,隨後李銘珠校長立即響應活動,捐出五百元,獲得不少掌聲。教導孩子學習付出,需要有人引導,而李校長的帶頭響應,給了小朋友最好的示範。
儘管販賣所得無法放進口袋當零用錢,但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小朋友都非常賣力的推銷自己提供的東西。當我手捧愛心捐款箱,口中喊著「你捐愛心,我送溫暖」時,小朋友都很樂意捐款。只要他們捐款,我都會微笑的說:「謝謝,謝謝,你真好!」也許我的真誠回饋,感動了更多小朋友,三年乙班的曾子柔就捐了好多次。她說:「一次捐一點,多捐幾次,可以得到比較多的快樂。」
令人更感動的是,二年乙班的林佳怡大方捐出她所有的拍賣所得。其實,她手中沉甸甸的十元硬幣,夠她花用好幾天,但她全數捐出,「匡噹!匡噹!」捐款箱的銅板聲彷彿在為她無私的心喝采。我送她一根棒棒糖,表達我滿懷的感動。
六年乙班的小朋友在石玉慶老師的鼓勵下,捐出全班所得,當班長林寬玉投下一枚枚閃亮的硬幣時,畫面令人感動。老師營造了充滿溫馨、良善的氣氛,小朋友感受到付出後滿心的暖意,這分暖意在心底化成一股充滿陽光的氣味,學習與實踐關懷他人的生命教育課題。
這次募捐,共募得四千九百一十九元,儘管並不豐裕,但裡頭有我們滿滿的祝福。在與西螺育幼院聯繫後,選擇星期三下午,在校長帶領下,我載了滿車的小朋友、熱情與物資到育幼院。在不影響院童的作息下,我們悄悄的進入。
在院內巧遇溜直排輪的小四生凱凱,他自願當嚮導,帶領我們參觀他們生活起居的地方。他說:「我從很久以前就來這裡住了,住在裡面很快樂,因為有很多同伴可以一起玩。」回程時,車內同樣是小四生的黃萱宥說:「凱凱說住在裡面很好,但是我覺得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照顧的感覺更好。」是啊!當看見別人的不足而想到自己所擁有的幸福,進而懂得珍惜時,小朋友從活動中習得的是一顆珍惜與感恩的心。
標題:植存與海葬
文/陳穆儀
某日,看到茶几上有一本縣府發放的便民手冊,隨手翻翻後,其中介紹「灑葬植存」與「聯合海葬」的內容十分吸引我。
當我為了百年後該選擇「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植存,還是瀟灑的隨波逐流的海葬而苦惱時,一旁的小女兒卻從容不迫的說:「媽咪,這有什麼好傷腦筋的,等你死了以後,我把你燒成灰,然後一半拿去種樹,一半灑到海裡就好啦!」
女兒的童言童語猶如醍醐灌頂,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清明心境。倏然想起我那年近七旬的父親,為了體諒散居在不同國家的子女,曾不只一次的規畫自己的身後事,希望我們將遺體火化後分成數份,讓每名子女各自保存,另外留下一份海葬,讓他能隨著潮汐洋流,到世界各處去看看,並到土耳其和中國去探望旅居海外的子孫。父親疼愛後輩的心情溢於言表。
在人生旅途中,「如何面對死亡」是一門無法迴避的課題,藉由日常生活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盡可能達到「生死兩無憾」的境界。然而「未知生,焉知死」,我們要把每天都當成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更加珍惜,把握當下,努力實踐生命的價值,如此一來,誠如女兒的睿智,「植存與海葬」只是人們回歸自然時形式上的不同罷了。
(99年3月1日刊登
標題: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99年1月31日)
文/李瓊瑤
「我從哪裡來?」
「死了要到哪裡去?」
「人活在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
生命是很珍貴的,但對小朋友而言,活著就是一天過一天,每一天都和前一天差不多,明天大概也和今天一樣。「生命的喜悅」對他們來講是很抽象的,「生命的意義」更是從來沒思考過的問題。趁著學期終了,有比較空閒的時間,我決定透過一連串的活動,讓小朋友好好想一想,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這些人生必經的過程,我們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而人生應該要怎樣過,才不會白走這一遭。
分享動畫故事
我先和全班分享韓國知名的黏土動畫故事《Doggy Poo》:故事主角是一坨狗大便。他誕生以後,不敢相信自己竟是一坨便便,這時,他遇到生命中第一個過客——泥土。泥土告訴大便,要好好發揮自己的才能,就離他而去了。接下來,主角又遇到落葉、雞群,但也僅是匆匆聚散,直到最後遇到蒲公英,狗大便終於發現自己的價值就是成為肥料,幫助蒲公英開花。
聽完故事以後,進行有獎徵答活動。老師提問:「那年夏天,因為乾旱缺水,泥土無法提供足夠的水分給辣椒,導致可憐的辣椒幼苗枯死。泥土一直認為那是自己的錯,因此願意粉身碎骨,接受被牛車輾過的命運。你們覺得呢?」
「老師,我覺得那不是泥土的錯。天氣太熱,老天爺不下雨,又不是泥土能控制的。泥土已經盡力了!」「嗯,生命中有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只能盡力而已。如果有人一直鑽牛角尖,認為自己可以阻止某些悲劇或遺憾的發生,那麼他會一直活在自責後悔之中。」
老師又問:「葉子明知離開樹媽媽以後,將獨自一人在暗夜中飄零,注定要在某個角落無聲的逝去,他為什麼還要落下呢?」
學生的答案十分多元:「我想他是為了獨立,不想成為樹媽媽的負擔。」「如果他不離開樹媽媽,就不會遇到主角,和他成為朋友了!」「葉子到了秋天,本來就會掉落下來。」「如果他不離開樹媽媽,明年樹媽媽就不能長出更多新葉子了。」
探討生命意義
老師統整大家的答案,下了一個結論:「大自然所有的生命都有週期,時間到了,就要汰舊換新。葉子落下是為了減少蒸散作用,保全整棵大樹,這是必要的離別。當我們的親人老去死亡,其實他是將地球的資源留下來,給下一代使用;否則人類不老不死,地球大概早就人口爆炸了。明年你們就要畢業了,或許你會捨不得離開母校、離開同學;但是你不畢業,新的學弟妹就不能進來,你不畢業,又怎麼能遇上在國中等你的好友呢?」
就這樣,我們在課堂上討論了十多個與生命相關的議題。接著,要學生分組表演,想想故事中的狗大便除了成為肥料以外,還能有什麼功能?也請學生思考,他們年紀雖小,一樣能貢獻社會,但大家應該怎麼做呢?
一說到演戲,孩子們的眼睛全亮了起來,紛紛聚在一起熱烈討論。各組在選角色的過程中,教室裡不斷傳出:「我要當大便。」「!我是大便!」興奮的歡呼聲,讓老師聽了不禁莞爾。
粉墨登場時,有一組小朋友表演狗大便被糞金龜發現,糞金龜開心的把大便滾回家當午餐;另一組表演大便被太陽晒乾後成為燃料,可以燃燒發電。
還有一組表演小學生可以擺路邊攤,賣包子賺錢;可以把錢跟發票捐給弱勢團體,造福社會。
生命教育是一個莊嚴的議題,但是老師可以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教給學生,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多一些自覺,對於未來將發生的變化有心理準備,而不是渾渾噩噩的過一天算一天。
標題:戲劇展演散播品德種子
文/陳昭玲
「你們關心過我嗎?知道我的心事嗎?」小明說完後跑出家門,留下一臉錯愕的父母,心想:「難道我們辛苦工作,什麼都給他最好的,這樣錯了嗎?」雲林縣崙背國中活動中心的舞臺上,學生正賣力演出自編、自導、自演的《我不是故意要變壞》的品德戲劇。舞臺下,學生席地而坐,聚精會神的看戲。
戲劇進入尾聲,小明回到家看見爸媽,驚訝的問:「你們怎麼會在家?現在不是應該在公司加班嗎?」爸爸回答:「我們終於想通了,再多的錢,再高的權位,也比不上親情重要,所以我們儘量不加班,每天回家跟你一起吃晚餐,聽你分享學校的點滴。」學生李佳容說,劇中親子三人相擁而泣的那一幕,令她感動得熱淚盈眶。
崙背國中致力推動品德教育,將「團隊合作」、「尊重生命」、「負責盡職」、「誠實信用」、「孝親尊長」五項核心價值,融入課程教學和活動競賽中。每週五的升旗和自習課時間,一齣齣發人深省的戲劇,散播一顆顆品德種子,深植在學生的心中。
學校鼓勵各班學生展演戲劇,藉由劇本編寫、角色挑選、戲劇排演、劇情配樂及登臺演出等過程,體現品德的認知、情意及行為。
懂得孝親尊長 體恤父母辛勞
「單親媽媽辛苦的打零工賺錢,好不容易拉拔孩子長大。但孩子不願讓同學了解家裡的狀況,大學畢業典禮也沒邀請媽媽參加,媽媽卻從不在意。有一次,媽媽特地帶了東西,在宿舍外苦候,一直等不到人,只好將東西留在門口。當孩子回到住處,看見媽媽準備的東西,十分感動,也深深覺得愧疚,後來向媽媽表達歉意和感恩。」在這齣學生自編的故事中,學生從角色扮演,學習體會他人的心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進而懂得「孝親尊長」。
「我喜歡玩線上遊戲,每當考試前,媽媽提醒我不要玩太久,我總是陽奉陰違。參與演出後,開始反省自己對媽媽的態度,體認到媽媽的辛苦,現在我會幫忙洗碗、做家事。」反串媽媽角色的張育凱認為,參與戲劇演出最大的收穫,是讓他體會到媽媽的偉大,以後不會再任性的對媽媽生氣。
體現團隊合作 爭取全班榮耀
「當全班知道要合作演出一齣戲劇以後,每個人都很有使命感,努力為班上爭取榮譽。」導師許瑞靜說,學生依專才分工,有的發揮創意撰寫劇本,有的動手製作道具,有的打點服飾,有的設計布景,有的掌控音樂……大家各司其職,為共同的目標打拚,感情更融洽。
「不論是遇到難題,或因意見不合而排演中斷,大家終究會想辦法克服困難。」「儘管無法全班都上臺演出,不過同學都樂於分工合作,有的人還會主動幫忙做道具。有一次,製作汽車的道具不足,大家正在傷腦筋時,一名同學熱心的從家裡帶來廢棄的大紙箱,道具的材料才有著落。我從中深刻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希望以後還有機會上臺,透過不同的戲劇主題和表演,讓好品德深植人心。」……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參與戲劇活動的收穫。
訓育組長李牧儒將一齣齣學生編導演的戲劇錄製成影片,建置在「YOUTUBE」網站,開設品德影片專區,上傳學生展演的話劇,讓更多人共享學生的學習成果。李牧儒說,推行品德教育的成效雖然難以立竿見影,但是學生透過自編、自導、自演戲劇,許多好言行和觀念會一點一滴的累積。
(99年1月25日刊登)
- Oct 18 Tue 2011 09:27
10/18替永和區國小上生命教育課程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