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業固然重要,但有健全的人生觀和健全的品德更重要。親子間,一定要有「充份的溝通管道與適度的關心。」,孩子的情緒才會有『宣洩的空間』,才不至於造成『親子對立』的局面。-『驚見殺人筆記 傷心父:網路害的』**本文摘自聯合新聞網
2011/08/20 06:35記者王昭月、蔡容喬、林保光/高雄報導
十六歲張姓高二學生,昨天清晨手刃父母,引起社會震驚。遭兒子揮刀的父親,虛弱躺在急診室病床上,感嘆兒子沉迷網路和暴力小說,「都是這些害死孩子的。」
他向親友說,兒子成績跟不上,之前他的確管得比較嚴,後來覺得兒子行為異常,好像「卡到陰」,曾帶兒子到醫院看身心科,但沒改善,可能兒子沒有按照醫囑服藥,以致病情沒有控制。
警方在少年「殺人計畫」筆記本裡,發現張生以邏輯推演「殺→生活好過。不殺→生活不好過」,還有一頁用鉛筆註記,「若我失手(或被發現),那我在自殺前,肯定盡情屠殺這世界所有人(或殺正妹強姦…哈!!!)」
張父也因看到兒子驚悚的筆記,前晚情急找兒子談話,仍無法阻止這件逆倫血案。
張生母親想到兒子無情揮刃,更傷心。她全身多處刀傷,左後背與右前胸傷勢較重,失血過多,有血胸、氣胸現象,顏面還有多處撕裂傷,經高醫整外、胸腔、心臟科醫師共同執刀縫合後,轉加護病房觀察。
少年的阿公、阿嬤獲知消息,從北部趕到醫院,看到一身是傷的兒子與孫子,一臉愁容。記者上前採訪,老阿嬤嘆說「沒心情講那些」。
少年舅舅專程從台北開車南下探視,他表示今年過年時的家族聚會上,曾放古典樂給張生聽,但原本愛聽的張生反應冷淡,「感覺好像變了一個人」。少年阿姨說,妹妹苦心栽培一對兒女,兄妹倆從小彈得一手好琴,哥哥(指張生)從小博覽群書,原是聰明乖巧的資優生。
張姓高中生弒親消息傳到就讀的學校,校方相當驚訝。謝姓秘書轉述導師說法表示,張生個性溫和,和同學相處也沒有異樣,不過他大多獨來獨往,學習動機也不積極,經常遲到、蹺課、上課精神不佳,曾多次約談,張生父母也很關心兒子的學習狀況,「但不知親子對立有這麼嚴重」。
黃姓同學說,張生在班上成績屬於中後段,個性較孤僻,從不主動跟大家互動。
只想殺怪物…超級玩咖 愈宅愈危險
2011/08/20 06:35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張姓高中生計畫弒親,疑似受到線上遊戲影響,分不清虛實。
醫師指出,沉迷線上遊戲是現代很多小孩的通病,甚至有醫師研究發現,愛玩電玩的小孩,腦血流會降低,導致中樞控制出問題,脾氣也會改變。另也有醫師認為,電玩本身沒問題,但若小孩本身較孤僻,會強化其逃避現實的傾向。
高雄榮總精神科主任陸悌表示,在電玩中打打殺殺一番,人殺光後又可以restart(重新啟動),對於暴力感覺遲鈍。他感嘆,現代父母工作忙碌,購買新科技產品給小孩玩,久而久之孩子習慣跟電腦互動,自然脫離現實,甚至搞不清虛實之別。
陸悌說,張姓高中生的個案值得警惕,家人可能早有警覺,卻太遲讓他就醫,建議法官安排張生接受司法精神鑑定,才能了解究竟是強大課業及精神壓力引發殺機,或沉迷電玩、人際疏離引發情緒障礙。
高醫精神科主任顏正芳認為,電玩沒問題,網路成癮也不會演變到虛實不分,但如果當事人個性傾向逃避現實,容易在網路或電玩世界中找到成就感,強化對現實的疏離。
陸悌建議用其他事物逐漸取代電玩,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才能有效把患者拉回現實。顏正芳則說,學生在現實中得不到成就感,才會轉往虛擬世界獲得慰藉,應讓他們學習察覺成就感來源,並試著和同儕互動獲得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