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10月將陸續上路的各種信用卡措施,將打擊到各銀行措施,以信用卡餘額代償商品為例,現在市場只剩5家左右。
即將在10月底上路的「連續使用循環信用達一年以上卡族,有機會轉為信貸或信用卡分期」,銀行主管表示,這代表未來卡債族可直接向現有銀行申請償債方案,加上金管會規定,「餘額代償商品」不可主動推銷,且卡債族轉為件貸或者信用卡分期都不須手續費,衝擊到銀行「代償業務」,因此如遠銀就已表明「不玩了」。
從去年開始,金管會於訂定,發卡機構不得主動行銷信用卡餘額代償後,商品就已逐步減少,當時只剩中信銀、台新銀、花旗銀、大眾銀、北富銀與遠東銀等;但今年初,金管會又推出信用卡循環達1年、且繳款正常,就可以申請轉貸個人信貸或信用卡分期的措施,讓部分銀行跟著退出江湖。
而且10月底上路的法規,主要針對若使用循環利息1年以上,10萬元以上的金額,可申請轉為信貸。而若轉為信貸,期數至少要6期以上;如果改為分期,期數則最少為6期、最多為30期。還不用收取手續費,相較之下,要手續費的餘額代償產品,反而沒有競爭力。
對此,銀行業者表示,餘額代償原本立意是,希望客戶可以享受中間一段時間的低利,但在相關規定出籠後,餘額代償在差別利率市場已不大,且近半年來承貸的金額,多半也只有數萬元,對銀行而言,「既沒賺頭、又會被關切」,因此,包括遠銀等銀行,都紛紛收起該業務。
北富銀資深經理李顯正則指出,若負債的卡友,不見得要申請餘額代償商品,也可選擇信貸,或是等待10月後將推出的新方案。但要怎麼挑選?可以依照自己的利率、還款期數來判定。
李顯正表示,如果持卡人現在債務的還款期數較長,參加10月推出的還款方案,可享受到較低的還款期數的話,就可選擇新上路的還款方案。另外,可檢視利率,如果他行的信貸利率,比其新方案利率還優惠的話,也可選擇他行信貸來承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