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四惡夢:高學費‧難就業‧低薪資‧長負債
|
||||||
‧玉山周報 2010/09/17 | ||||||
馬總統聲稱,兩岸教育交流的3 項主要目的,包括奠定兩岸長期和平基礎、讓台灣學生更具挑戰性、「不浪費過剩的台灣高等教育資源。」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會一陣譁然。 | ||||||
【作者/台灣智庫】
由於目前正值大專院校開學之際,台灣智庫特別針對當前大專青年學子所面臨的就學與就業困境,做了一份「青年的四個惡夢—高學費、難就業、低薪資、長負債研析—兼談『教育資源真的過剩嗎?』」研究報告,探討台灣當前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高學費、難就業 好考好念沒意義
台灣智庫指出,所謂的台灣「高等教育資源過剩」,或許是指目前大學錄取率接近百分之百,部分偏遠或是新設立的私立院校出現嚴重招生缺額,有些系所甚至是出現只有一個新生來報到的尷尬情景。因此,不免讓人有「台灣高教資源過剩」的認知。不過目前台灣出現的教育問題是,就算是人人都能考上大學,但是念不起大學,這個機會再多也沒有意義。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2010 年上半年台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4,400 多元,不如1999 年的34,600 多元,已倒退回到11 年前的水平。使得大學生因經濟因素被迫休學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從95 學年度的9,521 人(0.72 %)、96 學年度10,368 人(0.78%),一路上升到97 學年度10,660 人(0.79%)。
不過,就算青年學子念得起大學,但是未來畢業之後也可能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2010 年7 月份台灣10.2 萬的長期失業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一是具有大學或是碩士等高學歷的失業者,而且所占比率有逐漸升高的態勢。
主計處官員認為,除了2009 年金融海嘯因素外、高學歷人力供過於求也是一大主因。除此之外,1999 年台灣的高學歷求職者只占求職人口的10%,現在成長為23%,通常高學歷者要求的勞動條件也比較高,所以導致求職的時間也比較長。
另一方面,部分大專科系與台灣目前就業市場的需求不盡相符,都是造成「高學歷、高失業率」的主因。
低薪資、長負債 畢業窮忙還學貸
大學生畢業後就算找得到工作,但是卻可能面臨薪資不如預期的情況。主計處2010 年8 月28 日發表的數據顯示,高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近年來呈現下滑走勢。2009 年國內具研究所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降至91.2 萬元,創下近8 年來新低。
主計處官員認為,因為剛踏出校園的碩、博士起薪下滑,拉低整體薪資平均水準。同時,大學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也創新低,降至61.9 萬元,為1993 年開始有這項統計數據之後的新低。顯示台灣年輕一代成為「窮忙」世代。
而青年學子為了完成學業,借錢念大學成為常態,卻也造成畢業後長期負債的問題。台灣智庫引述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盧宏霖所撰寫的《我國大學就學貸款制度對政府財政的負擔之研究》論文指出,台灣私立大學生的就學貸款負債與年收入之比率為121.6%,為目前世界最高;台灣私立大學生就學貸款申貸者每月還款金額和月所得之比率12.5%,也是世界最高。
改善二高一低 台灣智庫建言
由於我國私立大學生的比率超過整體大學生的7 成,許多大學生畢業之後背負10 多萬的就學貸款負擔,低薪資、長負債讓大學生畢業之後忙著工作償還貸款,許多年輕人還必須兼差才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自身背負如此沉重的負擔,更別說想要結婚生子,所以台灣的出生率直直落也是可想而知。
台灣智庫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私立大專院校比例過高,同時因為學費收費高,薪資低等「二高一低」,都是造成青年就學與就業惡夢問題的主因。為了改善台灣青年的就學、就業困境,提升競爭力,台灣智庫因而提出了相關建議,包括:
第一、政府應逐年減少私立院校
對於青年學子念不起大學的問題,過去政府都是透過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或是提供更多的助學貸款等措施。但是台灣智庫認為,其實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由於多數青年,特別是來自於收入較低家庭的青年,反而多半就讀私立大學,這些學生不只在學期間要負擔沉重的學費,畢業後又可能因為在學時打工太多,導致專業能力較低,另外,由於學校聲譽較為不足等因素,也導致薪資普遍不佳,然後在薪資不佳的情況下,還必須負擔高額就學貸款,等於是「一頭牛剝三層皮」。
然而,台灣的國立大專院校學生卻可以享受「低學費、低負債和高薪資」等「二低一高」三重好處,和私立院校學生的「二高一低」相比,其實是非常地不公平。因此,台灣智庫的這份報告認為,政府應當透過管制、市場淘汰等機制,逐年減少台灣私立大專院校的數量,特別是從後段的大專學校開始。
第二、政府應增加高等教育經費
政府這幾年來大力推動「5 年500 億頂尖大學計畫」,將大量教育經費投注在一流大學上,雖然讓台灣頂尖的大學世界排名有所進步,但也更僵化了大學競爭環境,犧牲了其他多數的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例如,非頂尖大學教授被大量挖角到頂尖大學任教、頂尖大學設備愈來愈好,造成其他學校就更難力爭上游「5 年500 億頂尖大學計畫」無法讓人人都上得起大學,就好像豪宅供應過剩,並不代表無殼蝸牛的問題已經解決,人人都買得起房子。目前每一學生分配到的高教經費其實還有很大增加的空間,所以應當實質提升高等教育經費的投入。
【完整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
- Sep 18 Sat 2010 11:15
台灣新一代年輕人的困境2-『台灣青年四惡夢:高學費‧難就業‧低薪資‧長負債』**本文摘錄自聯合新聞網
分類:生活情報
2010/09/18 11:06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